石油天使 发表于 2015-12-14 12:29

成品油过剩成定局

这两年,注定成了石油“走麦城”的日子。自2008年国际油价达到147美元/桶的巅峰,其后便开始“跌跌”不休,一个“跌”字几乎成了这些年国际油价的“关键词”,并时常占据各大媒体财经栏目的重要位置。12月8日,国际原油价格继续走跌,WTI 1月油价跌破37元/桶关口,跌至36.88美元/桶;布伦特原油跌至40.11美元/桶,创下近7年来新低。这是市场对欧佩克上周五会议未设定产量上限的反应,是市场预期石油供应将持续增长、油价继续承压的结果。

在全球原油价格持续走低的背景下,国内成品油消费市场一直处于低迷态势,过剩几成定局。

一方面,汽油消费增速回落。12月7日,随着雾霾的持续加重,北京市终于发出了首张雾霾“红牌”,汽车采取单双号限行。不止北京,全国不少城市也都采取了类似措施,这无疑减少了汽油消费。事实上,随着中国经济增速减缓,市场大环境疲软,油品需求越来越疲软。尤其是车市的行情下滑,使得汽油消费增速放缓。与此同时,随着国家鼓励发展电动汽车,在电动汽车逐步取代传统汽车的趋势面前,汽油消费更加难以乐观。数据表明,新能源汽车持续高速增长出现“井喷”,前三季度共销售136733辆,同比增长2.3倍,新能源汽车对汽油车的替代作用逐步加强。

另一方面,柴油消费同样严重低迷。柴油消费与运输、制造业、建筑业等行业联系密切,是反映工业活动的风向标。经济形势下行压力对柴油消费的抑制作用增强。同时,天然气、电动汽车等替代能源快速发展以及非标柴油、轻质燃料油等隐形资源增多,也将对柴油消费带来较大抑制作用。

业内人士预计,国内成品油产量增长速度明显高于消费增速,加之我国煤制油产能的逐步释放,油品产能过剩已成定局。而欧佩克会议之后,国内外有关权威机构的预测更为悲观。例如高盛预计至少到明年年末,国际石油市场都将持续供过于求,油价今后几个月甚至有接近20美元/桶的可能,即在当前基础上再跌50%,重演去年油价“腰斩”的一幕。虽然这一预测未必准确,但国际油价下跌趋势并未扭转却是业内共识。

我国作为贫油大国,石油资源长期依赖进口,石油对外依存度接近60%,一度让人担扰国家的能源战略安全。从大的战略格局来看,国际油价维持在低价位,有利于发展我国对能源、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需求,也有利于缓解我国的能源安全。就化工行业来讲,低迷的油价让不同类型的企业喜忧参半,但总体有利于石化行业的发展。只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国内成品油过剩的局面需要引起格外重视,石化企业再上炼化项目显然不合时宜,而作为高油价时代替代石油能源的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等项目,就更需要谨慎发展。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成品油过剩成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