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茂名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高佬2828

[【图文】] 2011-5-1 峨眉山

[复制链接]

18

主题

1149

帖子

1477

积分

黄金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477
 楼主| 发表于 2011-5-15 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高佬2828 于 2011-5-15 15:16 编辑

回复 高佬2828 的帖子



爱上大茂名,喜当大猫友,吃喝玩乐事,天天乐开怀!

18

主题

1149

帖子

1477

积分

黄金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477
 楼主| 发表于 2011-5-15 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爱上大茂名,喜当大猫友,吃喝玩乐事,天天乐开怀!

18

主题

1149

帖子

1477

积分

黄金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477
 楼主| 发表于 2011-5-15 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高佬2828 的帖子

慧持何许人也?据《高僧传》:慧持于东晋隆安三年(339)入蜀,“止龙渊精舍,四方慕德,升持堂号登龙门”。关于这位慧持,在《舆地纪胜》中有一段记载:“峨眉木中定僧:父老谈,此山樵人入山斧樵而木中定有一僧,趺坐两手著膝,其抓缠身。又云宣和中,村民于古木中得一定僧,适有胡僧云:‘此定僧也,击金磬可以出其定’。遂开目曰:‘我名慧持,乃慧远法师之弟。’问共定身当顿何抟,答曰:‘依佛指而往’。言讫不语。县送郡,郡送之东京。奉敕送佛指寺安顿。今新津杨氏有高僧画像,题年月曲折甚详。”在峨眉山顶沉香塔旁,过去有一古树,据说就是慧持在其中“入定”的那棵树。   早在魏晋时期,道佛两教已经在互相学习,互相渗透了。待到儒家参加进来,所谓“三教同源”问题,就不断有人议论。历代帝王,除了持有偏爱者外。出于巩固政权的需要,也经常鼓吹“三教合一”的思想。就是在佛道斗争反复最多的唐代,这个问题也同样受到重视。如唐文宗太和元年,大诗人白居易就被召入麟德殿内与沙门义林、道士杨弘元讨论三教。白居易就认为:“儒门、释教虽名数则有异同,约义玄宗,彼此亦无差别。所谓同出而异名,殊途而同归者也”(《白氏长庆集?三教论衡》)。又如唐代文段成式编辑的《酉阳杂俎》收有这样一则神话:“唐明皇幸蜀(避安史之乱),梦孙思邈乞武都雄黄,乃命中使携雄黄十斤,送于峨眉山顶上。中使上山未半,见一人幅巾披褐,发髻浩白,一童青衣丸髻夹侍,立屏风后。以手指大石曰:‘可致药于此,上有表,录上皇帝’。中使视石上朱书百余字,逐录之,随写随灭。写毕,石上无字矣。须臾白风漫起,忽然不见。”到了后来,由于佛门禅宗的盛行,宋儒的推动,三教在意识形态方面更加融合。如:全真教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明、清以来,很多地方都有以“三教”为名的寺庙建立,奉祀的多为三位教主:孔子、老子和释迦牟尼(他们三位差不多也是同时代人)。虽然在如何排位上不免常有争议,但“三教合一”的思想,则由此得到了体现。这一思想在峨眉山的表现,如:万历十三年(1585)建纯阳殿。如明成化二年(146 )重建的普殿里,“殿中以铜铸造天地水府、天君侍者、雷电山王之神像,以为百千万年之香火也。”(明蜀王朱怀国《峨眉山普光殿记》)在雷洞坪庙堂里,也塑供道家雷电风雨之神。特别是明神宗朱翊钧亦说:“联惟自古帝王,以儒道治天下,而儒术之外,复有释教相翼并行。”所以,在峨眉山建立了著名的会宗堂。会宗堂,又名问宗堂,明万历间明光道人建。他原来是个儒生,后来又出了家,大约对三教精神都有体会,所以建了这座庙,庙名取义三教“会宗同源”。据万历三十四年四川巡抚徐良彦《创造会宗堂记》云:“风道士明光,故儒生逃于禅而汪洋者也。……询庵所崇祀,曰:“三教一宗”。……但就峨山觅之耳:普贤休明于胜峰;广成标举于玉堂;楚狂亦吾儒偏霸此土。若使同登一堂,虽有伯仲,而无异同。”这就是说,在会宗堂所奉祀的是三教在峨眉山的地方代表:儒家为楚狂、道家为广成子、佛家为普贤菩萨。
  还有著名的飞来殿是元大德二年(1298年)所复建。殿内曾祀东岳大帝,这是道教所奉的泰山神。元泰定四年补葺殿宇碑文记:“淳化、景间断悲怆碣云:庙址神所自择,尝一夕,有风雷之变,迟明,小殿岿然……”。飞来殿之名即来于此。原殿楣上悬“飞来殿”三字,为明崇祯八年(1635年)嘉州太守郭卫宸书。由于历代统治阶级的“助人伦,成教化”的需要,宝、元、明、清各代,都在飞来岗上,以飞来殿为中心,建了不少殿宇。逐渐修起了九蟒殿、打鼓殿、香殿、观音殿、毗卢殿、十殿、玉皇楼……。增供玉皇大帝、观音菩萨、十殿阎罗、牛头、马面……等,形成了道释共处,杂神群祀的古建筑群。
  乾降年间,泰安和尚重建九老洞寺庙时,第一殿塑供道家赵公明之像,名财神殿,第二殿、第三殿供佛像,寺名沿用道教九老洞名。在山门上撰写联语,上联:“问九老何处飞来一片碧云天景静;”下联是“悟三乘遥空望去四山明月佛光多。”横匾是“仙峰禅林”。在寺外一块巨石上刻字,亦是上刻“仙圭”,下刻“南无普贤菩萨”。修建洪椿坪寺宇的楚山大师,在取寺名时采用道教《南华经》“洪椿以八千岁为春,以八千岁为秋”之语,洪椿坪的“千佛莲灯”上,刻有金龙和仙道之像。报国寺山门上挂匾时,亦是左挂“普放光明”,右挂“鹤驻云归”给人以道佛融合的气氛。




爱上大茂名,喜当大猫友,吃喝玩乐事,天天乐开怀!

18

主题

1149

帖子

1477

积分

黄金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477
 楼主| 发表于 2011-5-15 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高佬2828 的帖子

道家之源   峨眉山最早以前,是我国一座著名的道教名山,指《魏书·释老志》载:“道家之源,出于老子。……授轩辕于峨眉,教帝喾于牧德。”也就是说,早在一千多年前,轩辕黄帝到峨眉山授道的传说,纳入了正史。
  黄帝得道,早见于道教著作《抱朴子》卷十八中言:黄帝……到峨眉山见天真皇人于玉堂,请问真一之道。皇人曰:“子既君四海,欲复求长生,不亦贪乎?”宋代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三《道教来始部·道教所起》也记载了此事,文曰:“寻道家经浩……黄金为书,白玉不简。秘于诸天之上,藏于七宝玄台。有道即现,天道即隐。盖是自然天书,非关仓颉所作。今传《灵宝经》者,即是天真皇人于峨眉山授于轩辕黄帝……”
  由此看来,黄帝在峨眉山自天真皇人得道一事,被认为是道教之源起了。
  天真皇人何许人?据《五符经》说:“皇人身长九尺,玄毛被体,皆长丈余,发才数寸,居峨眉山北绝崖之下”;“皇人住峨眉山北,绝崖之下,苍玉为屋,黄帝往授三一五牙之法。”《飞弦羽经》注说,皇人“在三皇时为玄宗法师,在下皇时为金阙帝君,伏羲时为郁华子,神农时为九灵子,黄帝时为广成子,颛顼时为赤精子,帝喾时为元归子,尧时为务成子,禹时为尹寿子,殷时为锡则子,文王时为文邑先生,周为守藏史,即李耳。”《天尊老君名号历劫经略》载:“轩辕氏兴,以上皇元年十月五日,老君下降于峨眉山,授黄帝《灵宝经》,……又至上皇三年七月二十九日壬子,天真皇人下授黄帝六壬式图,、六早三元遁早造式之法。……”据此,这位天真皇人和道教主太上老君是一个人。既然在道教的经典和正史里都给予了峨眉山这样的地位,而涉及的人物又是道教教主老君和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黄帝,这对于峨眉山道教之发展及源渊是可以想见的。
  在峨眉山上,在天真皇人有关的痕迹有十字洞、授道台、道纪堂、轩皇观等处,“十字洞”距纯阳殿不远,据《元·一统志》(赵万里辑)载:“十字洞:在嘉陵江定府峨眉县三十里,洞门为‘十’字,昕昏出云气,乃天真皇人论道之地。归有观宇,今为荆棘”。
  道教与道家是有区别的,道家是先秦时候的学术派别之一,道教作为一种教派的发现是在东汉时期。道家哲学,乃是道教的思想渊源之一,基本思想是道。含义不同,道教从宗教的高度来理解的,并与神秘化了的元气说结合起来。认为“道”是“虚无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元”。东汉顺帝年间(124-144),张陵创立“正一盟威”之道,谷称五斗米道。尊老子为教主,奉《道经五千文》为经典。并撰《老子想尔注》,将老子思想发挥,以“道”为最高信仰,中国“道教”一词在此书中最早出现(另一种说法,西汉司马迁之父司马谈《论六家要旨》也提出“道教”一词)。
  张陵何许人也?为正一道(东汉时俗称“五斗米道”)创始人。字辅汉,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道教徒称“张道陵”,尊奉为“天师”。生卒年不详。《汉天师世家》说他生于东汉建武十年(34),卒于永寿二年(156),七岁即学道。但《太平御览》卷六百七十二引《上元宝经》称:“太清正一真人张道陵,沛国人。本大儒,汉延光四年(125)始学道。”与《汉天师世家》所载相差八十四年。根据《蜀记》,张陵大约卒于东汉熹平(172~178)末。
  据陈国符先生的《道教源流》一书说:“后汉顺帝时,有沛人张陵客蜀土,闻古老相传云,昔汉高祖应二十四气,祭二十四山,遂王天下。陵不度德,遂构此谋,杀牛祭二十四所,置以土坛,戴以草屋,称二十四治。”这就是说张陵划立了二十四个属地统领的教区。峨眉山也被划在二十四治之内。《道教论稿?道教简况》另一说:“鹄鸣山(道教发源地)即青城山,不但是青城八百里,包括邛崃山脉、峨眉山在内的地域。”后增四治以应二十八宿。每治设天官、祭酒实施管理。在此期间撰写成《峨眉神异记》(亦称《峨眉灵异记》)三卷。说明他至少到过峨眉山。那么,道教在峨眉山的历史也许可以追溯到它产生的那个年代。


爱上大茂名,喜当大猫友,吃喝玩乐事,天天乐开怀!

18

主题

1149

帖子

1477

积分

黄金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477
 楼主| 发表于 2011-5-15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高佬2828 的帖子

佛教之始   峨眉山以佛的圣地而闻名于天下,为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从某种意义讲,峨眉山佛教文化以成为峨眉山文化旅游魅力所在。
  佛教是怎样传入峨眉山的呢?《中国名胜词典》“峨眉山”词条载:“山上寺庙,创建于东汉,为佛教著名普贤道场。”又“金顶”词条载:“寺庙建于东汉,称普光殿。”《中国宗教名胜》载:“普光殿,建于东汉,为峨眉古刹之一。”1996年,峨眉山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语说:“公元一世纪,在四川峨眉山景色秀丽的山巅上,落成了中国(峨眉山)第一座佛教寺院,随着四周其它寺庙的建立,该地成为佛教的主要圣地之一。”
  峨眉山佛教始于东汉,应是从南方丝绸之路传入。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乐山东汉墓佛像。据任继愈在主编的《中国佛教史》第1卷中说道:“在东汉的墓室石刻里,也发现真正的佛像。在四川乐山县麻浩享堂梁上有一端坐佛像,高37厘米,宽30厘米,面部已残,绕头有佛光,身上好像披着通肩袈裟,右手似作‘施无畏印’,左手似有所执。”麻浩汉墓中佛像的发现,任老认为对中国佛教史也具有很大意义,特别是传入的路线,故又说:“四川的佛教是从什么途径输入的呢?……我们认为更大的可能是通过云南输入的。”这就是南方丝绸之路的说法。其实,早在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唐蒙被派往南越执行平定使命。“南越食蒙蜀杞酱,蒙问何来?曰:道西北 ? ?江广数里,出番禺城下”(《史记·西南夷列传》)。同书又说:“及元狩元年(前122年)博望侯张骞使大夏来言居大夏见蜀布、邛竹杖。使问所来?曰:从东南身毒国,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或闻邛西二千里有身毒国。”由于长时期的对外商贸活动,必然伴有文化思想的交流,其佛教思想也由此而引进,由于商人们的出身和职业关系,加之没有儒家思想的束缚,对于生前和死后,思想追求的就是财富和享受,因而其信仰也是多元的,认为凡是对他们有利有福的就崇拜。佛的形象出现在墓中,说明当时已有相当的信众,具有相当的影响。艾瑞慈1949年考察此墓后撰文道:在四川出现这样的石刻佛像,可说至少在公元2世纪末或3世纪初,在中国佛教徒中间是存在的。顶后有光如太阳,正是对麻浩佛像劲部光环的准确写照,佛既可得道,又能飞升,与道教神仙观念十分一致,麻浩佛像具有新救世主的性质。(《麻浩崖墓浮雕考释》),由此看来,早在东汉时对佛教就有相当的信仰了。
  除此,在南方丝绸之路沿路均有东汉佛像及寺庙的遗址。庐山汉魏墓中出土有铜佛像。西昌邛海东汉墓砖上有用朱砂写的梵文符号。忠县涂井5号、14号汉墓中,三株铜质摇钱树,有佛像14尊。绵阳何家山1号东汉墓,出土铜质摇钱树一件,上有佛像5尊。《四川省志·宗教志》载:“郫县中寺、华阳白塔寺,始建于东汉。宜宾、名山、峨眉山、遂宁、合川、三台等地,也有建于汉代的寺庙。”
  至于《四川通志》、《嘉定府志》、《峨眉山志》、《译峨籁》等诸多史籍,记载的“蒲公追鹿”的传说,即蒲公追鹿至金顶见佛光,即普贤菩萨显相,后建普光殿,亦名光相寺。此传说真实性如何,现暂不讨论。
  峨眉山是以佛教的“四大名山”之一而著称的。所以如此,一个重要的、也许是根本的原因,就是说在这四座山上,各有一位菩萨的“圣迹”。这四位菩萨就是:地藏(九华山)、观音(普陀山)、文殊(五台山)和普贤(峨眉山)。“普贤者,佛之长子;峨眉者,山之领袖”。


爱上大茂名,喜当大猫友,吃喝玩乐事,天天乐开怀!

18

主题

1149

帖子

1477

积分

黄金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477
 楼主| 发表于 2011-5-15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高佬2828 的帖子

儒教之世   儒学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具有几千年的历史。儒教主张入世,它是崇奉孔子学说的重要学派。学说内容,主要是“祖述尧舜,宪章(效法)文武”,崇尚“孔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政治上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伦理道德教育。具体说:“礼”是维护等级秩序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仁”即“爱人”,正如孔子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等宽容之意,也正是时常所言:“克己复礼为仁”,而“德治”、“仁政”是指维护统治的基础,其中:“正名”为核心。认为“君、臣、父、子”,都应实到其“名”。
  在峨眉山主要以楚狂为代表,[唐]成玄英《疏》:“接舆者,姓陆名通,字接舆,楚之贤而隐者也。与孔子同时,而佯狂不仕,常躬耕为务。楚王知其贤,聘以黄金百镒,车辆二乘,并不受。于是夫妻负载,以游山海,莫知所终。”关于他和孔子交往的情形,在《庄子·人间世》中说得较为详细:“孔子适楚,楚狂接舆游其门曰:‘凤兮凤兮,何如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方今之世,仅免刑焉’……” 楚狂嘲讽孔子,是因为孔子自称“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争?”遗憾的是终不见用。而楚狂不仅拒绝楚王做官,并且嘲讽孔子道:“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也。”可见,楚狂的贤道之处。
  从这里可以看出,楚狂是这样一个人:他是位“贤人”,但又“佯狂不仕”,连楚王请他去做官都不肯;他对于孔老夫子的那种积极用世的态度不以为然,并予以嘲讽,而且自己则终于成了个隐士。
  楚狂在峨眉山的遗迹只有一个“歌凤台”,以神水阁旁,实际上是块大石头。传说这是他隐居时结庐故址。[明]杨慎《歌凤台》:“楚狂千载士,悠悠避世情。蜀山一片石,犹存歌凤名。岂与熊鸟徒,导引学长生。《列传》谁所传?刘向徒闻声。


爱上大茂名,喜当大猫友,吃喝玩乐事,天天乐开怀!

18

主题

1149

帖子

1477

积分

黄金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477
 楼主| 发表于 2011-5-15 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爱上大茂名,喜当大猫友,吃喝玩乐事,天天乐开怀!

18

主题

1149

帖子

1477

积分

黄金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477
 楼主| 发表于 2011-5-15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2011-5-1 过虎浴桥 遇白发女【四】
http://gaolao2828.blog.163.com/b ... 214201141111320312/

到峨眉山,
高佬是为了寻找灭绝师太而来。
在虎浴桥,还没到伏虎寺,
就偶遇了几位年轻的白发魔女,
不知当否可遇师太也?!
爱上大茂名,喜当大猫友,吃喝玩乐事,天天乐开怀!

18

主题

1149

帖子

1477

积分

黄金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477
 楼主| 发表于 2011-5-15 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高佬2828 于 2011-5-15 15:31 编辑

回复 高佬2828 的帖子

虎浴桥上有联曰:
山月流古雪
风虎浴清泉
(乙未冬 高文书)




爱上大茂名,喜当大猫友,吃喝玩乐事,天天乐开怀!

18

主题

1149

帖子

1477

积分

黄金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477
 楼主| 发表于 2011-5-15 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高佬2828 的帖子

伏虎寺【包括虎浴桥、虎啸桥、御书楼、御书桥】上题联:


户外一峰秀, 窗前万木低。【集唐孟浩然句】

云卷千峰集, 风驰万壑开。【陈毅撰题】

台高常见月, 山静独闻钟。
半溪流水响, 满院朱兰香。【果玲撰题】

地连香积水, 门对胜峰山。
塔熔大贝叶, 钟吼老龙王。【明王日曾撰题】

宿世身金粟, 初因社白莲。【清玄桦(康熙)撰题】
【注】宿世:佛家谓过去之世,亦即前生。
金粟:即金粟如来。
白莲:即白莲社,晋高僧慧远及其同志慧永慧持诸僧,及名儒刘程之等十八人结社于庐山,曰白莲社。

密林藏伏虎, 萝峰染晴云。
伏虎:传说寺后山形似虎蹲伏,寺因得名。

携来双黛秀, 担去一肩诗。【邢丽江撰题】

普贤留圣迹, 伏虎定禅心。【童韵樵撰题】
【注】普贤:佛教大乘菩萨之一。以行愿著称。他和文殊并称,作为释迦的胁侍,侍右方。
传说普贤曾在峨眉山修行。洗象池传为普贤洗象处。

幽谷多俊秀, 草木尽峥嵘。【朱德撰题】

峨眉余瑞雪, 大地满春风。【凌云撰题】

樵语落红叶, 经声留白云。【冯灌父撰题】

一径钟声瞻玉殿, 万松烟色绕琼楼。【清人岷樵撰题】

山色千重眉鬓绿, 鸟声一路管弦同。【赵朴初撰题】

云迷大壑觇龙气, 路转峰回觅虎踪。【明王世性撰题】
【注】觇:看。

艺为人民方为有, 诗称圣哲岂无因。【吴玉章撰题】

世外俗尘全不染, 平生心迹最相亲。【安居泊撰题】

未到上方三界阔, 已看幽壑万云低。【明安磬撰题】
【注】三界:佛指欲界、色界、无色界。

壮哉黎民多智慧, 巍然铜塔铸华严。
江湖万里水云阔, 草木一溪文字香。
何当报之青玉案, 可以横绝峨眉巅。【集汉张衡、唐李白诗句】
【注】青玉案:词牌名。

虎啸密林风万壑, 鹤眠苍松月千岩。【明方孝孺撰题】

忽过山腰探伏虎, 从登峰顶欲栖鸾。【明舒观生撰题】

雨后游踪先伏虎, 云间秀色敛修蛾。【清人邓元鏸撰题】

指下鸡丸成福地, 性中龙藏彻诸天。【明罗森撰题】

瓶添涧水盛将月, 衲褂松梢惹得云。【清赵熙撰题】

黄金世界参龙藏, 白玉辉光照虎溪。【明朱元璋撰题】

塔铃便是广长舌, 香篆还成妙鬟云。【胡同甫撰题】

霜寒林壑依然绿, 雨霁峨眉分外青。【凌云撰题】


爱上大茂名,喜当大猫友,吃喝玩乐事,天天乐开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客服:0668-2886677QQ:75281068|大茂微博|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大茂名网 ( 粤ICP备18149867号 )茂名市大茂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4-4-20 00:46 , Processed in 0.286069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