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军后裔 发表于 2017-4-17 10:06

香港日志


  香港日志
  ●向梅芳
  为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香港诗歌协会、香港先锋诗歌协会、广东茂名市作家协会于2017年3月21日“世界诗歌日”在香港新界饶宗颐文化馆联合举办"花香叶茂——港茂诗歌论坛暨诵诗会",本次活动共有来自香港、茂名、美国等地40余位作家、诗人及诗歌朗诵专家参加。本人有幸应邀参加此次盛会,得以首次走进有着“东方之珠”美誉的香港,所见所闻感触良多,特写下这些文字以志纪念。

  3月19日 有雨 山水环绕的逼仄与繁华
  大巴驶上深圳湾大桥之后,没有开通国际长途的手机就没有信号了。右侧车窗外是远远望去都那么气势宏伟的尚未开放的港珠澳大桥,再然后是绵延的青山,再然后是高楼……左侧是海水,海水的彼岸也是高楼,高楼背后是黛青色的山。
  高楼大厦环绕的街道,人来人往,车流如织。车不是在内地街道上常见的甲壳虫,而是高高的大巴,和像薄火柴盒一样的电车。那是张爱玲乘坐过的电车吗?至少,那电车下面的轨道,应该沿袭了从前的电车轨道吧?一念及此,竟有些恍惚起来。
  一直神秘的香港哦,我来了!
  我们在深圳湾关口上车,在新时代广场下车,之后步行拐了好几条街才到达目的地:铜锣湾记利佐治街11-19号华登大厦D座。华登大厦在铜锣湾是座很有名的大厦,已经有超过60年的楼龄了,曾经非常有名的日资大丸百货公司就在这栋大厦的基座,现已成为名店廊商场。但直到现在,前往铜锣湾糖街的小巴仍以“大丸”作为目的地的地名。在铜锣湾甚至在整个香港,记利佐治街都是世界各大奢侈品牌开设顶级旗舰店的必争之地,在这里你几乎可以找到世界任何一家奢侈品牌的店铺。华登大厦的入口旁边就是铜锣湾地铁站的E出口,再旁边隔一条小街巷就是已经更名为SOGO的崇光百货。此外还有一些富有港岛特色的本地自主品牌与明星开设的自创品牌店面也在这里熠熠生辉。
  然而,这样一个占尽天时地利的大厦,里面可供我们住宿的房间却是相当的逼仄。90公分宽的床铺,连转身都困难的洗手间,除了沙发仅剩一条窄过道的客厅。行李必须要放在床底下,我跟小邱住一个房间,我的床对着房间门,她的床对着洗手间的门。我的床铺不知为何稍宽一点,是120公分的,对比之下看起来就有点像家里1米5的床了,结果引来一阵质疑,弄得我好像占了多大便宜似的。据说,在香港,1米5的床是需要订做的,一个四人家庭普遍只能居住或拥有面积在400至1000平方英呎(约37.2至74.3平方米,12.3至30.7坪)的空间。正因如此,香港在高人口密度的同时,仍然保留大量未开发的郊野土地。这也是为什么在进入香港的时候,我会看到绵延而空旷的青山的缘故吧。
  这样的一个小房间,团购价是400元人民币。这个小公寓总共有6间这样的小房间,刚好够我们一行12个人住满。进公寓的门和楼下的大门都用密码开锁,各个房间的门钥匙统一放在客厅登记台上面,住在里面感觉很不安全。我们入住期间就发生过几起半夜里有过去在这里住过的房客进来找行李的事情。即使这样,这样的公寓也是供不应求,我们还没有到离开的时间,就已经有20个客人预订了,并且提前将行李塞进了逼仄的客厅。
  晚餐AA制,吃饭的地方一个L型的大厅,3家餐厅共用。餐厅的服务员个个手脚麻利风风火火,餐桌与餐桌之间的客人背靠着背吃饭。虽然逼仄,却也一派活色生香的景象。

  然后一路逛着去参观香港声名在外的金紫荆广场。途中经过一座天桥下面,遇见好多“打小人”的摊档。我们在其中一个正在“打小人”的摊档旁边等了专心拍照片的晓音主席好久,原来她在偷偷录制打小人的拜神婆的咒语。我后来在她的微信圈里看到她录制的打小人咒语是这样的:“打你个小人头,打到你有气无得透;打你只小人手,打到你有眼都唔识偷……”
  “打小人”是香港这一国际大都市的“都市传统”。
  一路用手机拍摄着香港的街道夜景步行到金紫荆广场。1997年7月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中央政府把一座金紫荆铜像赠送香港。这座金紫荆铜像被面朝大海安放在会展中心旁,安放铜像的地方就被命名为金紫荆广场,铜像也被正式命名为“永远盛开的紫荆花”,寓意香港永远繁荣昌盛。很多游人在铜像下面合影。距离金紫荆铜像不远的广场一角,矗立着一座高20米的香港回归纪念碑。金紫荆广场在我们眼里只是一块小小的空地,因为见证过“1997年7月1日”这一历史时刻而意义非凡,是不少内地游客到香港旅游时必到的旅游景点。广场三面被维多利亚港包围,刚好处在维港的中心位置,与对岸的尖沙咀遥遥相望,是观景的好地方。与香港相关的那些经典图片,也大多在这个地方拍摄。
  “月儿弯弯的海港,夜色深深灯火闪亮……”我在海边迎风而立,脚下不时传上来轻轻的海水拍岸的声音,脑海里不期然地冒出那首经典的《东方之珠》……一时感怀不已。

  3月20日 晴 不容小觑的人文底蕴
  当我准备写下这篇日志的时候,朋友圈里正传出一条刷屏的消息:林郑月娥在香港特区第五任行政长官选举中胜出。
  香港大学又多了一位“杰出校友”。
  我不知道大学的排名是以什么作为指标的,但总觉得某所大学培养了多少“杰出校友”应该会是一项重要指标。“杰出校友”包括在各行各业做出杰出贡献、取得卓越成就的知名人士、领袖人物等。而在这一点上香港大学可谓成绩斐然。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中华民国驻苏联大使傅秉常、陆军少将、新加坡民族英雄林谋盛、前香港总督卫奕信、现任香港立法会主席曾钰成、著名作家张爱玲、朱光潜、林燕妮、林夕等等等等,一些普通民众都耳熟能详的知名人物,都曾经是香港大学的学子。
  香港大学培养出的杰出人物,灿若星辰。
  香港大学(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简称为港大(HKU),是香港第一所大学,由1887年成立的香港西医书院及香港官立技术专科学校合并而成,于1911年在香港岛正式创立,是一所位处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公立研究型大学,也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高等教育机构。建校初期,香港大学规模极小,自1912年3月11日正式开学,到1916年12月举行首次毕业典礼,仅有23名毕业生。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香港大学一度处于瘫痪状态,1941年教学全面中止;1948年4月9日复校后,秩序重建与结构转型并举,学校步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缘于殖民地的特殊性,香港大学自创校以来始终采用英语教学,其学术研究多可与欧美无缝对接、良性互动。也得益于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以医学、商科、人文、政法等领域见长的香港大学都是中国高等教育界一面独特的旗帜,享誉亚洲乃至世界。

  我们今天的的造访,可谓是名副其实的慕名而往。
  而香港大学的书香气息,一直渗透进地铁通道。我们在铜锣湾坐地铁港岛线,经湾仔、金钟、中环、上环、西营盤,就到了香港大学站。在香港大学站A2出口长长的通道里,通道一侧的墙壁上满满的全是关于香港大学的图文介绍。我们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脚步。仿佛有心灵感应一般,我一眼就看见了被安放在大约中间位置的张爱玲的那张堪称经典的大幅照片,她的介绍是“港大文学社的校友”。我们一个个在那幅照片前面留影、合影。然后再一路浏览过去,关于港大辉煌的过去就基本了然于胸了。
  香港大学地铁站A2出口,是我迄今为止走得最长的地铁通道。
  从地铁出来,就直接进入了香港大学正门口的校区。走廊里有港大文学社和香港城市大学的学生设置的咨询台,他们有的在做关于学生会补选的宣传,有的在义卖香港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有的在为环保做义务宣传。我们的每一个询问,他们都热心地详细地给予解答。
  不知道是外面进来的游客还是学生,一队一队的在“香港大学”的标志前合影,安静而有序。我们也在那里合了影,流连了好久才原路返回地铁口,重新乘地铁前往另外两处计划中的参观点:尖沙咀天星码头香港文化中心和香港历史博物馆。

  天星码头就像一个长长的观景台,维多利亚港对面的风光一览无余。我们以尖沙咀钟楼为背景,拍了好多照片。这里曾经是九广铁路总站,建于1915年的尖沙咀钟楼曾经是九广铁路钟楼。1975年,九龙火车站迁址,钟楼是唯一保留下来的建筑物,被视为九龙的地标。
  曾经邀请当时的英国王储查理斯王子和戴安娜王妃主持揭幕仪式的香港文化中心不能进去参观,我们只能在那些斜坡式的廊檐下默默感受它掩饰不了的文化气息。
  离开香港文化中心之后,我们一路打听步行至香港历史博物馆。香港的历史博物馆与科学馆相向而立,一边通向历史,一边通向未来。那样的地理位置设计,极富寓意。

  走进博物馆,迎面就是“香港故事”展览馆,里面的展览内容以香港自然历史和人文历史为基本陈列,重点展示了香港6000年的发展历程。陈列分三部分:香港的自然环境介绍、反映香港地区人类活动出土文物、古代石刻及古窑址等实物展示、香港从一个小渔村发展为大都市的过程历史图片和实物模型展示,分为考古、本地史、民俗史及自然历史四大类。考古类藏品中,有著名的麦兆汉神父藏品及芬戴礼神父藏品,本地史藏品中以历史图片为主,最早的图片为19世纪60年代所摄;民俗史藏品方面,有中国传统的渔船模型、捕鱼装备、传统农具及日用器具;自然史藏品主要是世界各地的岩石和矿物,以及香港常见的蝴蝶及软体动物贝壳。除了参观展馆,我们还走进一个个小影剧院,分别观看了“香港的自然命脉”、“李郑屋汉墓”、“吾土吾情”、“从贸易到战争”、“香江点滴”、“三年零八个月”、“1960至1970年代的香港电影及电视”等纪录片,这些纪录片都分别设有粤语、普通话及英语旁白,轮流播放,向参观者普及香港的自然生态环境、史前时期的香港、历代发展、香港的民俗、鸦片战争及香港的割让、香港早年发展、日占时期、香港发展为现代都市的历程等相关知识。通过观看这些纪录片,我们得以更深层地了解了香港的前世今生,加深了对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历史事件的认识,感受香港回归20周年的大变化、大发展。

  从极致的蛮荒到极致的繁华,是一个怎样漫长的破茧成蝶的历程?
  香港,是一个有很多故事的地方。香港的故事很苍凉很沉重,也很精彩。
  在世界行政区划里面,香港不过弹丸之地。但是,在世界文化版图之中,香港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任谁都不敢有半分小觑。
  3月21日 晴 花香叶茂的文学盛宴
  五彩斑斓的香港,始终都是神秘的。而在我有限的经历和经验之中,香港曾经是岑凯伦的香港,是梁凤仪的香港,是金庸的香港,是“四大天王”的香港……
  很多年前,当我还是广东东莞某小镇的一名打工妹的时候,那时的广东还是名副其实的文化沙漠,枯燥的工余时间里,常常走进工厂附近唯一的一间租书铺里租书回宿舍看。那个租书铺里摆得最多的就是金庸的武侠小说和岑凯伦的青春言情小说。再后来又出现了一个叫梁凤仪的女作家也是香港的,专写财经言情小说。金庸的武侠很多人都读过。岑凯伦和梁凤仪的小说都以香港为背景,岑凯伦写的故事多在豪门之间展开,她的小说向普罗大众尤其是处于青春年华的普罗大众掀开了属于豪门大族的神秘面纱,甚至连她本人的真实身份至今都是神秘的。我就是从她的小说里知道了“菲佣”、皇后大道、启德机场和浅水湾以及那些所谓的豪门规矩。梁凤仪的小说,据说最初是跟糖果饼干放在一起销售的,写的都是大公司里面女白领女金领在职场和情场打拼的故事,连带借着故事向读者普及一些财经知识,读起来很吸引人。从她的小说里,我知道了中环、跑马地和尖沙咀。

  的确,在今天之前,我读到的都是香港的小说,很少关注香港的诗歌。也因而对这次专程应邀前来参加的“花香叶茂”港茂诗歌论坛暨诵诗会不怎么在意,只是因为没有到过香港,恰逢此机缘来看看梦回过无数次的“东方之珠”而已。可是当陌生的香港同仁递给我一叠香港报纸,打开一看里面全是文学艺术报刊的时候,我的心还是被小小地震动了一下:弹丸之地的香港,竟是诗歌流派纷呈、文学山头林立。《文学报》《文艺报》《文汇报》《流派》《世界华文诗报》《世界华文艺术报》《香港文学报》《香港文学》《文学世界》《文学家》《当代诗坛》《诗》《九分壹》(诗刊》《诗学》等等,仅以“文”或“诗”命名的报刊,十个手指头都数不过来。

  此次诗会的发起人之一、著名诗人招小波先生是《流派》的主编。《流派》刊发的每一首诗都很耐读。每一首诗中都藏着一个甚至多个故事,比如香港女诗人度母洛妃的《无别》,比如“王法与余秀华及更多女人的真情”一栏里余秀华的《我要给王法生一个儿子》和先锋诗人初见的《我是王法一手带大的孩子》等等,读起来活色生香,令人遐想。而此次诗会的另一位发起人、香港诗歌协会会长、著名诗人秀实先生的新诗集《与猫一样孤寂》,只一看书名,整颗心就被一种莫名的感觉笼罩了。那时候我才知道,自己最初的“不以为然”,曾经是多么的无知和轻慢。
  手中的报纸还没有翻阅完,交流会已然开始。主办方的秀实会长和茂名作家协会的晓音主席分别介绍了莅临现场的香港诗人和茂名作家之后,来自纽约的美籍华人韦薇以一首《母亲的眼睛》的精彩朗读拉开诗会的序幕。然后是香港女诗人牧尔和苏曼灵主持的诗歌论坛,两位主持人是典型的香港美女,主持人的气质风度和致辞让人如沐春风。茂名诗人晓音与香港诗人交流了茂名近年来诗歌发展情况与诗人写作的近况,香港诗人招小波与茂名作家交流的香港诗歌的创作现状和他自己的创作近况。香港的诗人代表和茂名的诗人代表以“诗歌与网络”为主题进行了自由发言。为方便进一步开展学术研讨,晓音还向香港先锋诗歌协会、香港诗歌协会赠送了茂名市作家协会近年编辑出版的《茂名文学诗歌散文精品析读》,秀实、招小波和吴永彤也向茂名诗人赠送了他们主编的刊物和香港诗人包括他们自己的代表作。

  交流之后就是诵诗会,来自香港和茂名的诗人作家们踊跃上台吟诵自己的原创作品。平时连说话都细声细气的吴小英、朱琳、叶蓝、童谣、车世维等茂名籍的诗歌作者,都纷纷走上前台,大声地诵读出自己新创作的诗歌作品。看着气氛如此热烈,原本很少写诗的我,也按耐不住地走上去,读了自己摘录的曾经在信宜的文艺晚会上演出过的朗诵诗《你来了,春天才来》。多才多艺的香港女诗人安之还分别用日语和中文朗诵了一首日语诗《如果春天是一枚叶子》。为了更好地展现朗诵的魅力,韦薇还特地换上了在美国舞台上朗诵时穿的表演服,诵诗会最后在她声情并茂的朗诵声中落下帷幕。
  一场四十来人的创作交流会,终于被这些热爱文学和诗歌的赤子们演绎成了一场高潮迭起的文学盛宴。

  3月22日 晴转阴 依然繁华
  由于我们租住的公寓清晨就有新住客将行李搬了进来,我们原定中午12点退房集中午餐后才离开香港的计划被打乱了。负责联络事宜的美玉很早就通知我们提前至10点半离开。
  于是大家纷纷抓紧时间去买一些之前还没有买好的东西。
  清晨的香港是安静的,附近的SOGO、时代广场这些大型商场都没有开门,莎莎、卓悦等小商场也没有开门。
  购物可以去的地方就只有24小时营业的惠康超级市场了,这间惠康超市记利佐治街分店据说是铜锣湾第一间24小时经营的超级市场。

  女儿嘱咐帮她及她的闺蜜代买的一应护肤品,和自己预定要从香港带回去的大多在内地买不到或者相对要便宜的必需品,已经利用昨天交流会之前的半天自由活动时间置办齐了。进惠康不过就是随便逛逛,看有什么特别值得带的手信,或者多买一两盒自己喜欢喝的马来西亚进口的白咖啡。没想到逛着逛着就碰见了小邱、叶蓝、风信、童瑶等好几个队友。看见小邱的购物篮里放了好几包食用盐,我非常奇怪,小邱就强烈建议我也带几包真正的海盐回去。“难道内地的海盐不是真的吗?”我意外地问,脚步却不由自主地停在了放盐的货架前。
  “听说内地的食用盐很多都是工业盐改良的……”小邱神秘兮兮地说,“具体情况我也清楚,反正我家的盐都是从这边带过去,信不信由你啦。”类似的传言之前也听说过,不过一直没有当真而已。在小邱的怂恿下,我也拿了好几包价格两块五到七块五港币不等的食用海盐。然后又跟着小邱选了西班牙橄榄油、原装进口的身体乳、护发精油等日常用品,买单的时候,看见一队友的购物篮里竟然装着好几支内地也有的牙膏,心头不期然地涌过莫名的悲哀情绪。
  香港是名副其实的购物天堂,内地游客蜂拥一般到香港购物,不仅仅因为这里是免税的自由港,更不能幼稚地用“崇洋媚外”来嘲笑,其中的缘由,只存在于每个购物者自己的内心。不说也罢。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期待一切终将改变,无论人心还是现状。很多人曾经拿香港跟对岸的深圳相比,认为深圳的繁荣已经远胜香港,但是一些骨子里的东西,或者说一百多年浸润出的底蕴和时间堆积起来的繁华,是无法相提并论的。被烙上耻辱印记的维多利亚港,其沧桑的美丽与文明,也不是任何一条国际海港可以比拟的。

  前不久,全球“最烧钱城市”排行榜被曝光,排名前三的城市分别是新加坡、中国香港和苏黎世。香港是一个奉行自由市场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其经济的重点在于政府施行的自由放任政策。美国传统基金会1995年起、以及加拿大费沙尔学会1996年起发表的自由经济体系报告,一直将香港评定为全球第一位。2015年9月发表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lobal FinancialCentre Index)中,香港位居第三名,仅次于伦敦与纽约。香港的很多商店,顾客直接用人民币付账时,汇率远远高于街上随处可见的专门的货币兑换点。记得与我同住的小邱,在清点钱包里的钞票时曾拿出三张完全不同的十元港币,分别显示中国银行香港分行、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发行,原来弹丸之地的香港,居然有三家银行可以同时发行货币,还有少部分十元钞票由香港金融管理局自行发行。而我内地泱泱大国自始至终只有一家中国人民银行可以发行人民币。截至2017年,香港连续23年获得评级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经济自由度指数排名第一。香港是全球第十一大贸易经济体系、第六大外汇市场及第十五大银行中心。香港也是成衣、钟表、玩具、游戏、电子和某些轻工业产品的主要出口地,出口总值位列全球高位。香港的繁荣,是高度繁荣。香港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与纽约、伦敦并称为“纽伦港”,是全球最自由经济体和最具竞争力城市之一,在世界享有极高声誉。不是一般自誉为“繁荣”的国际大都市可以比拟。

  就要离开了。拖着行李走在香港的街道上,林立的高楼仿佛要遮蔽天空一般,抬头仰望,高楼顶上的天空明净而高远。高楼下的街巷,行人永远步履匆匆,热闹但不嘈杂,繁华却不浮华。
  五十年也好,一百年也罢,香港依然繁华就好。

澧军后裔 发表于 2017-4-17 10:23

“抓文章”功能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香港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