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市坚决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今年6月28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推进会议,通报指出茂名市国考断面水质排名靠后。面对这些问题,我市以知耻而后勇、知弱而图强的决心,全面检视问题、直面问题,不等不靠,把抓好水污染防治工作作为检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效的重大工作,主要领导自我加压、靠前指挥、动真碰硬,责任部门知责明责、瞄准问题、狠抓落实,以坚定的态度和铁腕的措施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在省的会议结束后第二天,我市随即召开现场推进会,对全市水污染防治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推动,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铁腕快速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10月12日,我市召开了水污染防治攻坚(城镇生活污水专题)现场推进会,动员、部署和督促全市坚定有力有序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经过上下齐心的不懈努力,小东江石碧国考断面水质从劣V类好转为IV类,成为全省9个被省挂牌督办的国考断面中唯一达标的河流;水东河、寨头河、森高河等3条入海河流8、9月份水质明显改善;今年1-9月,我市7个考核断面中有6个达到优良,水质优良比例为85.7%;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III类比例为100%。
层层压实治水责任。成立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由市委书记担任第一总指挥,市长担任总指挥。并由指挥部发出开展全面攻坚劣V类国考断面行动的命令。出台了污染防治攻坚战总体方案及石碧、江口门、米急渡、入海河流等国考断面达标方案,参照省形成了市级层面的水污染治理“一图一表一方案”,明确了各项工作任务时间节点和问责措施。充分发挥指挥部、环委会办公室作用,今年共发出水质超标和滞后预警通报13份、攻坚战交办问题清单10件。各地各有关单位落细落小落实各项措施,确保按质完成各项整治目标任务。
加快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建设。制定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两年攻坚”行动方案,以PPP模式整县推进村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市5个区(县级市)共计投资60.18亿元,新建县级污水处理设施3个,镇级污水处理设施64个,村级污水处理设施6345个,新增管网754公里。目前,已累计建成镇级以上水质净化设施25座,处理规模36.63万立方米/日;有52个生活污水处理项目(提标改造5个、县级新建项目7个、镇级新建项目40个)正在建设。2016年至2019年8月底,全市共完成“十二五”规划污水管网铺设约442.97公里,总里程上已超过“十二五”规划415.49公里的管网任务要求。
加快推进集中式饮用水源地问题整治。中央环保督察交办我市的158个饮用水水源地清理整治问题已完成整治157个,完成率为99.4%。专项行动和强化监督共排查出问题95个,其中:地级水源地问题25个,已全部完成整治;县级水源地问题70个,已完成整治67个,正在整治3个,完成率95.7%。同时同步推进“划、立、治”三项重点工作,提高全市饮用水水质安全保障水平。
深入治理畜禽养殖污染。一方面,推动各地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控,依法扩大禁养区,2018年共计关闭6348家养殖场(户),关闭养殖量约125万头,整治1257家养殖场,完成整治养殖量约38万头;积极提升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和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已分别达到68.44%和74.73%。另一方面,积极推动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法治化。制定《茂名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并公布,于2019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
全面加强生态修复治理。按照“引水、种树、建馆、修路”的思路,历经4年多时间不间断治理,建成露天矿生态公园,获批国家矿山公园,治理修复的经验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媒体宣传报道。通过引鉴渠将鉴江、露天矿、小东江水系联通,增加小东江市区段活水,小东江十里生态景观带成为“城市会客厅”。按照“截污、清淤、修路、造景”的思路,在彭村湖周边建设农村污水处理集中展示基地,推进黄竹河生态修复和彭村湖生态湿地公园建设。实行“一河一策”“一湖一策”,加快推进中小河流治理,累计投资10.29亿元,完成治理项目52宗。全市共排查城市黑臭水体12个,已完成整治8个,基本完成3个,达到了“生态修复治理初见成效”的要求。
茂名日报社通讯员 陈思艳 记者 杨珮珮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