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6888888
发表于 2020-6-18 18:22
帮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包含了以下内涵:
一是学校要帮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观念是行动的指南,正确的观念才能引导出正确的行动,正确的行动才能产生好的结果,人才能拥有圆满幸福的人生。
二是学校要通过“家校共育”帮助青少年树立远大的理想。观念重在当下,理想关注未来,要引导学生胸怀大志、放眼世界,脚踏实地,成就未来。
三是学校要积极组织实施丰富多样的家校合作、校园文化与社区公益活动,让孩子在集体生活中培养能力,在社会实践中增加才干。
如何走好未来生活道路的每一步,是由人生目标与信仰决定的。孩子在 12 岁到 18 岁的时候,是树立理想的关键时期。如何让青少年学会自主选择、自我决定,学校需要创造环境,教育引导青少年,尊重他们的抉择,帮助他们去实现。
066888888
发表于 2020-6-19 22:25
讲礼貌,善待他人
每个人都愿意面对一张微笑的脸。
微笑待人的人,
总是真诚友善、宽容大度,
他们走到哪里都会是受欢迎的人。
爸爸妈妈应当教会孩子讲礼貌,
比如日常生活里常说
“你好”、“谢谢”、“对不起”,
在请求他人帮忙时多用
“麻烦你帮我……好吗?”
的句式,平时多关心他人……
长久以往,孩子会收获到
比礼貌更有意义的人生财富。
066888888
发表于 2020-6-20 20:35
走出“丧”的状态,从让孩子“忙”开始
有的时候,咱们会发现孩子陷入了持续性颓废中,整天觉得很沮丧,对学习也没有精神。
这种情况,相信大人也都遇见过,就是不想干活、不想做饭,大人对家务或许可以偷懒、也有排解不良情绪的渠道,但是孩子没有啊!
孩子陷入持续性低迷情绪,可能是因为他在学习中遇见了难以解决的问题,或者是受到了什么打击。
如果孩子不愿意和我们分享他不开心的原因,咱们也不要强迫,不妨带着孩子“忙起来”!
带他给家里做一次彻彻底底的大扫除;让他帮妈妈搬大米、提菜;带孩子一起跳舞、唱歌,让孩子动起来、忙起来!
忙的状态纷至沓来,他不开心、丧的感觉才会消失殆尽。
用忙消除丧,对大部分人来说还是蛮有用的。
孩子在越丧的时候越发会想一些不开心的事情,为什么我这么练习了这么久还练不好呢,想越多越难过。
丧到停不下来。不断去怀疑自己、否定自己,就会不想学习。
丧的情绪很容易给孩子增加不想学习的念头。
我们帮助孩子适时转移不开心的情绪,无形之中给孩子留有喘息的缝隙,所有的烦恼之事也就在这忙碌的期间被粉饰。
066888888
发表于 2020-6-21 18:28
让孩子自己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
不要总觉得孩子还小,什么都不会做,其实孩子自3岁起就开始懂事,可以做一个“小大人”了。
教孩子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这才是真正的爱。
“大人放手,孩子动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胜过你陪他一辈子。
066888888
发表于 2020-6-22 21:31
提高孩子表达能力,告诉孩子有什么话要好好说,要学会沟通。
言语表达是人在社会活动中非常重要的能力之一。不善言语表达的人,往往在人际关系上、在社会活动中都表现得较为消极,甚至出现口讷、语迟、自卑等。自怨自贱,进而出现退缩性的心理障碍都与语言表达能力有关。
066888888
发表于 2020-6-23 18:26
注重培养孩子的习惯,让家教的影响更长久。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还有一个不能撒手的,就是培养孩子的习惯。俗话说,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表达、阅读和运动习惯的养成,会对孩子一生发展带来重大影响。
066888888
发表于 2020-6-24 21:47
亲子沟通中禁止说的话:
6、“你这么想完全错误,应该……”不要打断他们的话,就开始说自己的想法。因为孩子需要时间去整理思绪,通常不会一次就能表达清楚自己的想法。
7、“别总是乱花钱!”不要老把话题集中在琐事上。谈些更能引起他们兴趣的话题,如体育比赛、音乐会甚至政治等,有助于彼此了解。
8、“下次理发时,鬓角剪得短点。”不要总是给他不需要的建议,而应经常赞许他们的想法。
9、“你会干什么?我像你这么大时早工作了!”不要拿孩子与自己当年进行比较。时间长了,孩子会拒绝与你沟通。
10、“你还不减肥,胖得脑子里只剩油了吧?”千万不要用困扰他的事情开玩笑。记住,青少年敏感、容易受伤害。
11、“你为什么总干傻事?”不要在他们某些行为后,问这样的话。你可以问:“做这件事对你来说有什么意义吗?”
12、“不是我唠叨,是你没明白!”不要对某些事情一而再地唠叨。只给他们提出自己的建议,相信孩子,让他们自己去选择。
066888888
发表于 2020-6-25 22:11
世界上最厉害的不是钱袋,而是脑袋
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成功的人不一定是读书好的人。我想问你,你到北京旅游是坐高铁好还是骑自行车好?当然是坐高铁好呀。知识就如同高铁,有了这样的工具,你实现成功就更快捷而且更舒心。
更重要的是,你人生的选择余地就大,要是你坐高铁坐腻了,你也可以骑上自行车领略风景,累了,你再坐高铁不迟,这就是潇洒,因为你有“知识高铁”这个工具。
虽然说学历并不等于个人工作能力,但学历高的人学习能力强的可能性就高这也是不争的事实。而学习力恰恰是未来社会竞争的核心能力。你也不得不承认,受过高等教育及学历较高的人,接受新知识快,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工作能力也明显较强。
说白了,就是知识越多,成功和幸福的可能性越大,这是大概率事件。你要想买质量好的笔,你一定要选择去大商场去买,因为这样的可能性大,你绝对不会想到到小商店去买,因为这样的可能性小。
请记住,这个世界上最厉害的是脑袋而不是钱袋。有好的脑袋,钱就会追着你来;没有好的脑袋,再多的钱,也会丢掉。趁着年轻,抓紧给脑袋充电这才是正道。
066888888
发表于 2020-6-26 19:52
希望法则: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
家长们都是对孩子寄予希望的,但是否永远用正面鼓励的话语让孩子们看到希望,认为自己确实有希望呢?
我们对孩子期待值颇高,却不善于用希望法则,而爱找差距挑毛病,孩子得了95分,只纠结在为什么丢了5分上。高标准严要求固然正确,但无形中也会扼杀孩子的很多希望使其灰心丧气。
066888888
发表于 2020-6-27 19:03
母亲情绪柔和,孩子才能有主见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做事没有主见,人云亦云,好像墙上的芦苇,迎风就倒。
没有主见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到环境的影响,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发挥重要作用。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情绪稳定,用询问倾听代替强势权威更有助于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变得有主见。母亲陪伴孩子的时间最长,倘若母亲情绪暴躁,动辄打骂指责孩子,孩子就会在内心生出惧怕,有自己的想法也不敢表达,久而久之就不会自己思考,变得没有主见了。
在宋家三姐妹的记忆里,母亲永远都是柔和的,她从不会疾言厉色的命令,也不会大喊大叫的狂躁,正是因为母亲情绪的稳定,才能使孩子们个个有主见,个个有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