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珠︱葛山村·乡村振兴之路
葛山村,位于观珠镇西南边,距离圩镇5公里,辖11条自然村,总人口3501人。全村总面积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97亩。主要经济作物:水稻、花生、四季豆、蕃薯、马铃薯,特色经济作物:沉香、荔枝、龙眼、菠萝、黄皮、番石榴等。近年来,葛山村在电白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观珠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根据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针总体部署,紧紧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振兴要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葛山村全景▲郁郁葱葱的进村大道▲村庄宛如在画中▲阡陌交错的田野▲绿水青山围绕村庄▲村庄规划迥然有条▲新农村建设初见成效坚持产业发展与美丽乡村相结合,推动产业兴旺葛山村始终坚持产业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实现了“美”与“富”的互促共进、相得益彰。一是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打造葛山特色产品。葛山村大力推行“合作社 农户 基地”模式,投入180万元发展肉鸽养殖基地,该基地出品的美国王鸽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受到市场热烈欢迎,已成为葛山村一个知名品牌。该养殖基地2018、2019年均创造分红超过15万元,有效增加贫困户收入,带动村民实现经济增收。二是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业等新业态。葛山村在2017年已经开发打造葛山风情村,百亩荷塘、荷兰风车、龙骨水车等特色亮点吸引了远近游客到此游玩。如今又新培育了农耕种植体验乐园、品香阁、沉香产品展示室、好心书院、乡村小调、棋牌室、乡村少年宫、新时代文明公园等一批热点项目。其中,农耕种植体验乐园被划分为若干个大格,以田埂作为分界线,分别种植玉米、向日葵、花生、水稻、辣椒、番茄、南瓜等农作物;每个大格又分为若干小格,以篱笆间隔开,每个小格的篱笆上悬挂一个牌匾,标示着该小格的小主人名字、种植品种、每次的耕作时间、大概的收成时间等信息。现在的小孩大多数都没有耕作经历,农耕种植体验乐园正好为他们提供了亲身体验锄地、播种、出芽、除草、插秧、除虫、收获等一系列极具乐趣的操作,在劳作中体会“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感受,同时有效地融洽亲子关系,因此受到广大家长和孩子的欢迎。村里同时开设了垂钓乐园、溜冰场、特色小吃店以及南药饮片批发部等消费服务场所,旨在提升人居环境的同时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游玩和体验。▲葛山村土金肉鸽养殖场俯瞰图▲葛山村土金肉鸽养殖场正门▲葛山村土金肉鸽养殖场内景▲葛山村土金肉鸽养殖场智能孵化温室▲葛山村土金肉鸽养殖场智能孵化温室▲大力打造葛山风情村旅游项目▲葛山村百亩荷花池内百花争艳▲小荷才露尖尖角▲荷塘暮色▲葛山村百亩荷花池▲大型水车▲独特乡村田园风光▲田园瞭望台▲独特乡村田园风光▲荷兰风格大风车
▲农耕种植体验乐园:《荀子•王制》指出: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又诗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在这里,人们不但能从耕地、播种、除草、插秧、除虫、收割等农耕劳动中体验到其中的乐趣和艰辛,也能陶冶情操、感悟人生。▲农耕种植体验乐园内提供田地出租▲农耕种植体验乐园内的玉米种植区▲农耕种植体验乐园内花生种植区▲乡村小道
▲新时代文明实践公园:新时代文明实践公园,是葛山村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强化弘扬和实践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综合性活动阵地,也是积极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张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主阵地,助力于建设宜居宜业新葛山。▲新时代文明实践公园▲新时代文明实践公园▲新时代文明实践公园▲亮点项目:沉香产品展览室、品香阁、棋牌室、乡村小调、好心书院▲沉香产品展览室▲沉香产品展览室内景▲沉香产品展览室内展品
▲品香阁:在中国古代,品香与点茶、插花、挂画称为“四般雅事”,品香这个曾是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方式,如今早已“飞入平常百姓家”了。焚香木、观香烟、品香气,香味清净灵气,洋溢心灵芬芳,激发优雅高尚的生活内涵与情趣。▲品香阁内景
▲棋牌室:“马走日,象飞田,车走直路,炮翻山,老将不离后花园”,坐在方桌前,便可以领略到楚河汉界中千军万马的气势、弛聘疆场的豪迈、挥斥方遒的霸气。在乡村棋牌室里,不分年龄,不论辈分,尽管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克敌制胜,享受对弈带来的刺激和快乐。▲棋牌室内景▲乡村小调:静谧安详的乡村,阵阵传来的蛙叫、虫鸣、鸟语,还有那潺潺的流水声、飒瑟的风声、滴滴答答的雨声.....声声交织,宛如天籁。人们于茶余饭后、农闲小歇间吹拉弹唱,情醉于乡村小调。▲乡村小调室内景▲好心书院:乡村要振兴,文化须先行。小小的好心书院俨然成为了农村文化繁荣的载体与缩影;知识激荡着思想与灵魂,飘溢着的书香,遍满着希望的田野。▲好心书院内景▲乡村少年宫:乡村少年宫寓于历史悠久的葛山村邓氏宗祠内,是葛山村加强文物古迹传承保护和活化利用,推动建设成为乡村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的又一特色举措,是继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效延伸。▲乡村少年宫已成为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乡村少年宫内设众多功能室▲乡村少年宫内设众多功能室▲乡村少年宫内设众多功能室▲乡村少年宫内设众多功能室▲乡村少年宫一角▲乡村少年宫一角▲专门为垂钓区配套农具出租服务▲村内配套娱乐设施
▲村内配套娱乐设施全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推进生态宜居坚持以“干净、整洁、有序”为目标,以“三清三拆三整治”为抓手,着力提升村容村貌,让村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一是推进村庄整治。坚持“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通过大力实施“整洁美丽、和谐宜居”乡村建设。葛山村自从2017年8月起开始实施“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以来,共清理村巷道的废弃生产工具、建筑材料乱堆乱放325处共6330吨,清理房前屋后杂草杂物、积存垃圾736处共24306吨,拆除危、旧、弃房222间共126050平方米,拆除乱搭乱建、违章建筑75处共1290平方米,拆除非法违规商业广告、招牌3处共60平方米。至2019年底,完成危房改造28户,完成旧房整治数22户,完成住房风貌整治152户。已建设村卫生站1个,通广播电视自然村11个,通光纤信息网自然村数11个,完成集中圈养、人畜分离村11个,均已达标,按照要求实现了全覆盖。部分村民通过合理规划,利用自家闲置土地筑起了“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二是推进绿、道提升。现已实现村道、庭院及房前屋后美化绿化504处27600平方米,清旧、拆旧复绿245处10550平方米。已完成行政村通自然村道硬化长度11.5公里,完成行政村内道路硬化总长度30公里。总投入资金575万元,由省财政专项资金投入555万,珠海港集团投入20万元,目前已经全村完成硬底化建设。三是推进污水治理。整治村内生活污水、水体污染474处。清理沟渠池塘溪河淤泥、漂浮物和障碍物182处共4100吨。铺设暗渠化管道14公里,铺设雨污分离管网19公里;建污水处理设施10座容积达250立方米。铺设自来水管道长度19公里,受益农户807户。四是推进垃圾治理。建设标准垃圾屋5个,设立垃圾收集点49个,配置固定保洁员11人。五是推进厕所革命。清拆露天厕所45间,新建设标准公厕7个,指导改造民户卫生无公害厕所807间。▲道路绿化、美化▲道路绿化、美化▲道路绿化、美化▲道路绿化、美化▲道路绿化、美化▲村庄整洁、干净▲村庄整洁、干净▲村庄整洁、干净▲奇楠沉香园▲美丽小果园▲美丽小菜园▲美丽小花园▲农户禽畜圈养点▲新建的环保型污水处理站▲新建的环保型污水处理站▲新建的环保型污水处理站▲在污水处理设备上进行复绿,和自然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在污水处理设备上进行复绿,和自然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提升▲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提升▲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提升▲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提升▲垃圾分类,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提升▲厕所革命后的公厕,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提升▲村民口中的星级公厕
▲村民口中的星级公厕丰富乡村文化内涵,营造乡风文明 葛山村根据本地实际,充分利用既有资源以及整合新资源,坚持硬件和软件两手抓,丰富乡村文化内涵,营造乡村文明。一是硬件打造:重建葛山村党群服务中心,新建好心公园3个、好家风公园5个、综合文化中心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公园1个,绘制文化墙68处共200多平方米,开设农家书院、乡村讲习所,在各自然村安装覆盖全村范围广播的大喇叭,树立村规民约公示牌。二是软件塑造:利用各场所、硬件设施,积极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十万党员进党校、坚守信念守初心”培训、远程教育以及建立各自然村村民微信交流群,积极向广大群众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教育、乡村振兴战略、人居环境整治等,向老百姓讲理论、送政策、授技术、传文化。积极对接文化下乡活动,努力为村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同时,村里通过评选美丽家园,提倡指导垃圾分类,营造移风易俗的浓厚氛围等,让乡风文明深入人心。▲重建后的葛山村党群服务中心▲葛山村文化长廊▲好心公园▲好心公园▲好心公园▲文化宣传墙▲文化宣传墙▲文化宣传墙▲文化宣传墙▲文化宣传墙▲文化宣传墙▲巧用旧物宣传新政策▲巧用旧物宣传新政策▲美丽乡村,文明先行▲美丽乡村,文明先行▲美丽乡村,文明先行▲美丽乡村,文明先行▲文明阅报栏▲文明候车亭▲瑞山村综合文化中心
▲瑞山村综合文化中心▲瑞山村综合文化中心
▲乡风文明宣传实施乡村长效管护,确保治理有效 实施村庄环境常态化长效管护机制,落实“政府主导、镇村主责、群众主体”,让“一时美”变“时时美”。一是强化工作队伍。提高村干部乡村振兴战略认识,科学分工,落实干部主体责任。村干部主动融入镇、村联动的人居环境治理监督体系,实现了“镇包村干部分村监督,村包组干部分片监督”。二是突出群众主体。强化村民自治,充分发挥村规民约、村民理事会、宗亲理事会、乡村振兴促进会等作用,实行“门前三包制度”,引导村民自觉管护环境,树立文明新风。例如:在葛山村支部引领和指导下,村民理事会通过商议决定,鼓励村民自觉拆除所有的废旧猪圈牛栏和简易旱厕,规范家禽养殖,清理垃圾,疏通和清洁排水沟,彻底改变家乡的脏乱差面貌。▲实行门前“三包制度”,确保治理效果▲实行门前“三包制度”,确保治理效果▲配备村级卫生站,村民小病不出村▲配备村级警务室,护境安民有保障▲道路治理有效▲卫生治理有效▲污水治理有效▲环境治理有效▲环境治理有效▲环境治理有效▲环境治理有效
脱贫攻坚和发展经济齐头并进,促进生活富裕2020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葛山村实行脱贫攻坚和发展经济齐步走,促进村民生活趋向富裕,力求奔向小康的道路上,一个村民也不少。在脱贫攻坚方面:一是积极落实政策保障。葛山村原有贫困户59户160人, 其中一般贫困户14户59人、低保贫困户28户84人、五保户17户17人。按照因人施策原则,与珠海集团研究制定脱贫攻坚工作规划和帮扶工作计划,建立帮扶工作台账。逐项跟踪落实涉及贫困户的低保、五保、医保、养老保、残疾补贴、教育补贴、危改补贴等各项政策,至今,各项政策落实率均达100%。二是积极推动就业。每年组织贫困户参加村委会和镇政府举办贫困户农技专题培训,提升就业技能。组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多次参与大型企业专场招聘会,增加就业机会。葛山土金肉鸽养殖场聘请5名贫困劳动力为管理员。村内设置的卫生保洁员、厕所管理员、交通劝导员等岗位,优先让贫困劳动力上岗就业。通过有效对接,推荐贫困户谢丽恩到珠海市斗区井岸镇中心卫生院上班,其家庭实现就业脱贫。三是鼓励支持创业。鼓励有劳动力贫困户申请政府贴息小额货款,发展种养殖产业等自主创业,帮助贫困户6人成功申请邮政储蓄银行小额货款。其中龙鹅村车旺文利用贷到的4万元扩大肉鸽养殖场,且取得了较好收益。现时葛山村贫困户全部达到“八有”脱贫标准,按计划今年年底全部脱贫,脱贫率达到100%。在发展经济方面:一是打造特色产业,推动集体经济发展。葛山村土金肉鸽养殖基地,主要由全村贫困户代表为成员组成的茂名市电白港合种养专业合作社经营,同时也接受其他村民入股、或者在家代养,目前全村已有超过一半村民参与其中,养鸽给村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已成为葛山村主要的集体经济产业。二是打造乡村旅游,增加周边经济收入。以瑞山综合文化中心为轴心,通过科学布局,精心设计,在瑞山村设置多处旅游景点,村落与自然融为一体。配套健身路径、文化长廊、观景台、文化广场等场所、设施,全村完成绿化、亮化、美化,打造成集“旅游、休闲、娱乐、文化、教育”为一体的旅游综合体。以景点吸引人流,以人流促进增收。三是规模种植特色农产品,根据葛山村的地理位置、气候、土壤等特点,有针对性地选种高价值农产品。例如沉香、番石榴、释迦、莲子等,均取得了不俗成绩。▲贫困劳动力在葛山土金肉鸽养殖场上岗就业,推动就业扶贫▲贫困劳动力在葛山土金肉鸽养殖场上岗就业,推动就业扶贫▲雇佣贫困劳动力作为保洁员,推动就业扶贫▲打造乡村旅游,吸引游客过来游玩、体验▲打造乡村旅游,吸引游客过来游玩、体验▲打造乡村旅游,吸引游客过来游玩、体验▲打造乡村旅游,吸引游客过来游玩、体验▲打造乡村旅游,吸引游客过来游玩、体验▲打造乡村旅游,吸引游客过来游玩、体验▲打造乡村旅游,吸引游客过来游玩、体验▲葛山特产番石榴▲葛山特产番石榴▲贫困户脱贫住上新房子▲部分村民生活富裕住上了新楼房▲民宅如在花园中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