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6888888
发表于 2021-7-30 21:10
{:1_256:}
066888888
发表于 2021-8-2 20:08
给暑假作业进度“充充值”,
知识巩固再提高
暑假中期的孩子们在完成暑假作业的问题上普遍会出现诸如作业拖拉、 注意力不集中、答题不规范等问题。孩子出现这些现象,家长也不要着急。
✪ 制定暑假中期作业计划
在与孩子沟通时,明确其充足的休息和娱乐时间,每天保持1到2个小时的学习状态。其次,家长可以每天定时翻看孩子的作业进展,还可以根据孩子暑期前半段作业的完成情况采取适当“奖励”的方式,鼓励孩子完成每天定量的作业,并对后期作业完成计划做相应修改,在孩子完成作业后及时表扬并兑现承诺。
✪ 不要盯着孩子写作业
有的家长喜欢盯着孩子写作业,一旦发现有问题,就会一边帮孩子涂擦,一边责怪孩子。其实,在这种焦虑的氛围中,孩子很难产生学习兴趣。尤其是到了暑假中期,孩子正处于学习倦怠期,这时候家长的频繁说教是很难听进去的。
✪ 培养孩子专心写作业的习惯
先了解一下孩子的作业量,自己估计一个完成时间,然后征询孩子,如“语文40分钟能做完吗?数学30分钟能做完吗?”共同商讨制定目标时间。发现孩子做作业拖拉,感到必须制止时,可以走到孩子身边问“是不是遇到了难题做不下去了,要不要爸爸/妈妈帮你一下?这样可以把孩子的注意力拉回到学习上。
066888888
发表于 2021-8-3 20:23
不当着孩子的面破坏规则
现在好多人都说,现在的熊孩子真是被人宠坏了,一点儿规矩都没有。其实仔细想想,孩子身上出现的行为,大多都能在大人身上找到影子。
同事王姐,从来都是一个风风火火的人,过马路很少看红绿灯,没有车或是车流量少的时候,干脆直接冲过去。现在又出了“礼让行人”的政策,王姐更加肆无忌惮。
然而前几天,我们一起过马路的时候,王姐却是破天荒地等绿灯。她说,有一次和儿子一起过马路时,儿子看着附近没有行车,便打算一路小跑到马路对面。结果刚走到半路,突然一辆出租车飞奔而来。她当时吓得真是七魂没了六魂,还好司机及时刹车。当然,也免不了一顿谩骂。
王姐反思道,正是因为在儿子面前没有做好榜样,所以才会让孩子受到了错误的引诱。
不仅仅是过马路,还有家长与孩子逛超市时,本来约定只买一样玩具一样零食,但在孩子的哭闹下,父母就妥协让步了,把孩子喜欢的玩具和零食全部买下。这样成功了几次后,孩子内在感知的“规则”就变了:哭闹,或发脾气,就能得手。
没有规则感的孩子,一到了集体生活中或步入社会,就会发现外部强调的规则感和他已经形成的规则感,是相悖的。他们的内心肯定是焦躁不安,缺乏安全感,无所适从,却不知道怎么处理。
所以父母要马上停止破坏规则的行为,不要害了你最爱的孩子!
066888888
发表于 2021-8-4 21:01
溺爱孩子会产生哪些不良影响?
1、孩子变得自私
如果父母过度溺爱孩子的话,孩子就会变得非常自私。因为父母总是会想尽办法给予孩子一切好的东西,特别是满足孩子物质需求。注意力,家长从来没有想过孩子的物质需求过度满足,我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他们觉得满足孩子的愿望,就是家长爱孩子的一种表现,但是却不知道,这并不是在爱孩子,确实在害孩子。孩子因为物质需求得到了满足,他们就会一味地向父母索取,形成自私自利的性格。
2、孩子无法独立
如果父母过度的宠溺孩子,孩子就会变得无法独立。过度宠溺孩子的父母,他们为了不让孩子受到危险,就会将孩子保护起来,不让孩子去面对任何困难。他们觉得这样的方法是在保护孩子,实际上孩子有一个更好的未来,但实际上真正毁了孩子未来的却是这些家长。因为家长的过度保护,使孩子没有真正做过事情的经历,所以在长大之后变得无法独立。
3、孩子受挫能力差
如果父母过度宠爱孩子,对孩子特别宠溺的话,孩子的受挫能力肯定是很差的。因为他们总是保护孩子,孩子没有真正地去面对过危险或困难,这也使孩子没有了成功的经历。孩子在未来面对事情的时候,就很容易做错,而做错就是孩子感到害怕,这也是为什么他们受挫能力差的原因。
066888888
发表于 2021-8-6 21:25
批评是家庭教育中常用的一种手段,家长批评孩子是为了对孩子不良思想、行为、品质给予否定的评价,并予以警示,从而引起他们的内疚、痛苦、悔恨,从缺点、错误中吸取教训,不再重犯。
批评运用要公正合理,恰如其分。有了一点错,就全盘否定孩子;批评今天错,还带着以前的错;一分的错,总是当十分的错来批评,这些做法都是不合适的。
所以,家长遇到孩子的缺点,要弄清情节,弄清原因,恰当估计错误程度,不能在情况不明的情况下,对孩子横加指责,乱上纲,乱扣帽子,乱分析危害。如果这样,不仅起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很不利于问题解决。
066888888
发表于 2021-8-7 20:29
考试中的四大“粗心点”及解决办法
1.粗心,因为孩子对知识掌握的熟练度不够
所谓熟练度,可以想象一下我们成年人,做小学一年级的计算题,每一题其实对我们来说都很简单。但是当我们在计时的情况下完成1000题,并不一定全对。如果平时经常做计算类的工作,很可能做得又快又准;如果平时疏于做简单计算的人,很可能又慢又错误百出。
解决办法:一道题目,反复接触至少要六次以上,并且每次都在思考,才会熟悉并产生记忆。
2.粗心,因为孩子对知识的基本概念不清楚
还有一些题目,学生们认为自己是会做的,因为平时做对过,只是考试错了。但很可能是他们只看过1-2次,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很多概念的细节到底是什么?并未深究。在考试有时间限制和压力的情况下,人通常本能地选择自己大脑中最先搜索到的记忆存储,而这个记忆和认知很可能是错误和疏漏的。
解决办法:试着去讲解题目,如果能流畅讲解题目,表示确实理解了。通常在讲解过程中,也会不断发现自己知识上的漏洞。
3.粗心,因为孩子的习惯有问题
很多孩子写作业不认真、不检查、不喜欢打草稿、不肯写步骤等,也都是习惯的问题。还有书写习惯等,也会导致一些粗心问题。还有的孩子做题喜欢跳步骤,不但容易错,还会导致按步骤得分时得不到本应获得的那些分。
解决办法:如果做数学,可以在草稿纸上先画图,画图常常能使人的思维清晰化。另外,有的孩子享受一题多解的乐趣,这其实也可以帮助检查出一些错误。
4.粗心,因为孩子做题准确率不高
家长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打字时,每个词是一次输入正确,还是不断删除修改?这个也是准确率的问题。如果平时做事力求“一遍做对”“每遍都提升”,关键时刻才有可能一次做对。这需要用心投入,反复多次后才能成为本能。如果做错了,觉得“没关系”,常常会造成多次也无法做到比较好的状态。另外,准确率还和做题量以及题目类型有关。
解决办法:每次做题都认真对待,提高准确率,争取会做题,建立错题本。也可以让孩子制定训练计划,每次认真分析错误原因,才能逐步提高成绩。
戒掉“粗心”这个坏习惯,不仅要在考试中谨慎,考试后总结,还要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便处处留心。
066888888
发表于 2021-8-9 20:31
这8个细节,往往就体现着我们的教养:
1、坐着不抖腿,吃饭不吧唧嘴;
2、下雨天开车路过水坑减速;
3、不管开什么门和门帘,都不头也不回地松手走掉,因为怕砸到万一后面来的人;
4、恋人、夫妻之间适当克制自己,尊重对方的生活和卫生习惯;
5、对于强过自己的人,敬佩不谄媚,尊重不诋毁;
6、无论在什么地方,不当众吸烟,尤其是有妇女和婴儿的场所;
7、吸烟之前询问一下“介意吸烟吗?”
8、先进入电梯的询问一下后进入电梯的去几楼,并帮助不方便的陌生人摁下电梯按键。
真正有教养的人,懂得分寸和克制。他们会在出去时悄悄地把门关上,不会吵醒你;他们会在接到电话时跑到图书馆外面,不会打扰你看书。
他们仿佛春雨,总在不经意间让你舒畅无比。
懂得分寸和克制的教养,是一种不用说出来的美好。
066888888
发表于 2021-8-10 19:50
学着把事看淡
我们现在所在意的、计较的、已得的、未得的,不过是生命长河里非常短暂的一瞬。
1、感激生活
对生活保持孩童般的惊奇感,细心留意身边美好的事物,要懂得珍惜所拥有的一切。
2、学会宽恕
心存怨恨是一种“自残”的行为。宽恕他人,会让自己心态平静。同时,应从错误中汲取教训并宽恕自己。
3、笑口常开
对自己对生活都不要过分严肃。试着发现身边的点滴乐趣,适时地幽默一下,让生活充满笑声。
4、专注自我
集中精力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不要太在乎别人的所言所行,甚至流言或谩骂。对此不必做任何评判,因为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活法。
066888888
发表于 2021-8-11 20:51
批评是家庭教育中常用的一种手段,家长批评孩子是为了对孩子不良思想、行为、品质给予否定的评价,并予以警示,从而引起他们的内疚、痛苦、悔恨,从缺点、错误中吸取教训,不再重犯。
批评运用要公正合理,恰如其分。有了一点错,就全盘否定孩子;批评今天错,还带着以前的错;一分的错,总是当十分的错来批评,这些做法都是不合适的。
所以,家长遇到孩子的缺点,要弄清情节,弄清原因,恰当估计错误程度,不能在情况不明的情况下,对孩子横加指责,乱上纲,乱扣帽子,乱分析危害。如果这样,不仅起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很不利于问题解决。
在批评方式上应是先肯定对的,再指出错的;先表扬以前的,再指出今天的;甚至可先做自我批评,再批评孩子。
批评孩子可以严肃,甚至可以严厉,但这不等于粗暴,更不等于讽刺挖苦、奚落谩骂。否则就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势必会引起对立的情绪。
066888888
发表于 2021-8-13 21:12
妈妈在进家门之前,务必提醒自己:忘掉所有单位里不愉快的事情,现在开始承担的是母亲的角色了。孩子需要母亲很快乐,千万不要把与孩子无关的坏情绪转嫁到孩子身上,因为孩子是无辜的。
当孩子兴致冲冲地告诉妈妈他今天在学校得了一颗五角星或是小红花的时候,千万不要表现出厌烦或者不屑一顾,一定要和儿子一样高兴地表扬他。最恰当的办法是说能不能让妈妈看看,要与他分享这个快乐,因为这个荣誉对孩子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当孩子来问妈妈,“这个字怎么念”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时,妈妈最好不要马上就回答他,最差的回答是“你怎么连这个字都不认识”。
妈妈最好看了一眼后,说,哎呀,我也不认识,我们一起查字典,好吗?几次之后妈妈就教会了孩子使用字典,同时,孩子查完字典认识该字后会很有成就感,多次之后就养成查阅资料不依赖妈妈的习惯了。
当孩子来问妈妈问题时,妈妈绝不能表现得像在单位里那么聪明能干,装装“无知”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办法,鼓励孩子动脑筋,去依靠自己的力量想清楚这个问题,或者妈妈可以和孩子一起查阅书籍或借助于网络。
妈妈不能像“竹筒倒豆子”一样把答案都说出来,边说还边自得,这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好处,几次之后,孩子就会回避问妈妈问题变得很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