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婪疯狂的敛财嘴脸
“那个钱他拿回来后是他亲手放好,放在抽屉里面,然后弄成一扎一扎,十扎一捆,每扎十万元放在床底。到了一百万(元),他就叫我去银行存。” 杨光亮的妻子谢某在省纪委供述的这句话,让所有人印象深刻。 杨光亮到底是怎样敛得过亿家财的呢? 疯狂收受“红包” 具有经济核算师资格的杨光亮几乎把“做官”变成了“做生意”,不仅疯狂收受“红包”,还大肆索贿受贿,更把贪得的赃款变成本钱,让不义之财也“保值”“增值”参股分红,炒房炒股,甚至放高利贷获取暴利。 据杨光亮交代,从1987年任电白副县长开始,每年收受的“红包”约100万元,任电白县县长、县委书记期间,每年收受三四百万元,任茂名市副市长期间,每年收受120万元,任茂名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期间,每年收益约350万元。自1987年任副县长至今收受的“红包”总计约5000万元。 大肆索贿受贿 在茂名官场有“大鳄鱼”之称的杨光亮,显然不能仅仅满足于收受“红包”。 1993年至2009年,杨光亮在担任电白县县委副书记、县长、县委书记,茂名市副市长期间,利用职务便利,为电白县某公司获得电白县那站新村两块共300亩土地用于开发房地产,先后收受该公司总经理岑某贿送的22万元。 杨光亮在解决茂名市茂南二建土地纠纷案时,担任调解人,通过受人请托协调解封一块20亩的土地,杨光亮收受了相关三方贿赂共计650万元。 杨光亮在其任职期间还收受了林某等16个单位和个人的贿赂款,数额巨大。 热衷以赃生利 生意人、老板、经济核算师……这些标签,将杨光亮和其他腐败分子区别开来。他深谙“以钱生钱”、“以钱生利”的门道,热衷于把自己得来的不义之财用于投资和放贷,以达到赚取更多金钱的目的。 杨光亮似乎天生就是一个生意人。早在他担任电白县副县长时,就以收受的不义之财购车承包电白至茂名客运专线来赚钱。到茂名当上副市长后,他又以50万元参股茂名华海酒店,从2005年至案发,仅4年就分红40万元。 杨光亮还热衷于炒房,从1997年到2007年,他以本人真、假身份证的名字以及亲戚、情妇等人的名字先后在茂名、广州、珠海购入房产14套,并在茂名和深圳购地自建房屋两套用于出售或出租,截至案发时已售出房产5套、自建房1套。 杨光亮还将非法所得的巨款交给情妇刘某,让其代理购买了大量的股票、基金、国债等,自己在背后遥控指挥,投资生利。放贷生利也是杨光亮以赃敛财的主要手法。办案人员在起获的赃物中发现了几十张借条,涉案金额达6000万元,利息高出银行贷款数倍。(林洁 董柳 杨辉) 众议 贪官“诚信”和官场生态 奚旭初 茂名市委原常委、原常务副市长杨光亮涉嫌收受巨额贿赂一案将在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记者在茂名采访发现,几乎所有接受采访的官员都赞其“说话算话”,“讲义气”。(6月20日《新快报》) 所谓“讲义气”、“说话算话”,就是找杨光亮办事,付出了代价都能办成事,如果办不成事,比如买官卖官没成交,他会一律退钱。贪官也讲“诚信”,这听着像是天方夜谭,然而却是真的。如此“诚信”,也给买官者吃了颗“投入必有回报”的定心丸。因为这个“诚信效应”,在“说话算话”的掩护之下,杨光亮贪得无厌。 办不成不收钱贪官遵循“诚信卖官”的“潜规则”,卖官者与买官者各得好处,除了你知我知,只有天知地知,大大地降低风险。事实上,“诚信卖官”并不是杨光亮的发明,之前就有贪官把办不成事不收钱当成了拿手戏。比如原安徽省定远县县委书记陈兆丰,索贿受贿及拥有不明财产来源近千万元。陈兆丰敛财有一个“三不收准则”:办不到或没法办的事情不收钱,领导或熟人托办的事情不收钱,嘴巴不严的人的钱不收。这个“三不收准则”,居然还曾为他赢得过“拒贿”的“美谈”。而在“拒贿”的背后,仅一个中秋节,陈兆丰就“笑纳”了礼金50多万元。 某种程度上说,贪官们讲“诚信”,乃是其在反腐高压下,为降低索贿受贿风险而进行的一种适应性调整。披着“守信”等外衣的贪官更狡猾,危害性也更大。而这种“诚信卖官”对当地政治生态的破坏力是极为可怕的杨光亮倒台了,几乎所有接受采访的官员却还在赞其“说话算话”,“讲义气”,不就是一个警示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