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茂名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943|回复: 20

[文萃] 茂名作家重走滇西抗战路采访文集

[复制链接]

220

主题

611

帖子

5174

积分

【茂名作家】版主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积分
5174

优秀斑竹勋章特殊贡献勋章原创先锋勋章

发表于 2015-3-23 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陆,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用户注册

x
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
中国人民抗战胜利70周年
茂名作家重走滇西抗战路采访文集



2014年12月


前言
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人民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响应习近平主席“铭记历史,警示后人”的号召,茂名市作家协会在茂名市委宣传部的支持下,组织重点作家远赴滇西进行“爱我中华,重温抗战史”的文学采访活动。
在为期七天的采访中,作家们与在抗战文学上已取得成就的云南德宏州作家协会的作家们进行了抗战文学写作专题交流,还参观了畹町桥、滇缅抗战博物馆、滇西抗战纪念馆、国殇墓园以及松山抗战遗址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家们还重走了当年运送抗战物资的滇缅公路公路等。     
通过采访,作家们纷纷感慨: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来临之际,重温艰苦卓绝的抗战史非常有意义,对中国抗战历史增加了新的认识,对那些英勇牺牲换得今天祖国和平的英雄烈士表达了崇高的敬意,对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倍加珍惜。
七天采访时间很短,但作家们却写下了近20万字的采访文字,这些饱含着作家真挚情感的文字不论是形式还是内容上,都写出了有力度、有深度的作品。为此,茂名市作家协会将这次采访文章结集为《茂名作家重走滇西抗战路采访文集》一书出版,以示纪念。


和蟹斗争

220

主题

611

帖子

5174

积分

【茂名作家】版主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积分
5174

优秀斑竹勋章特殊贡献勋章原创先锋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5-3-23 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作品集








第一辑  沉重的滇西行





目录

第一辑  沉重的滇西行

晓 音 ………………………………………………………003
童 瑶……………………………………………………… 013
蓝 蓓……………………………………………………… 025
吴嘉枫……………………………………………………… 039
唐  果……………………………………………………… 051

第二辑 铭记历史

陈淑芬………………………………………………………061
何火权………………………………………………………069
吴 菡……………………………………………………… 079
柯丽云………………………………………………………087
朱 琳……………………………………………………… 095
邱 宏……………………………………………………… 105
徐 红……………………………………………………… 115
崔红武………………………………………………………121
赖兴助………………………………………………………127

第三辑 声 音
柯丽云………………………………………………………131
李秋雯 胡月………………………………………………135

和蟹斗争

220

主题

611

帖子

5174

积分

【茂名作家】版主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积分
5174

优秀斑竹勋章特殊贡献勋章原创先锋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5-3-23 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腾冲行

                                                      





1、        背 影
2、        二等兵蒲某
3、        松山,一个悲壮的名字
4、        抗日县长张问德

背 影


——在腾冲国殇园里,埋葬着8761位中国远征军英烈。他们中许多是当年西南联大的师生,他们的墓碑都面朝着太阳升起的东方。

这一路我走得很慢
我怕惊扰了台阶下面
那些与你们相伴的小草
我怕我迟到的脚步
会晃动枝头,那些悬挂已久的泪滴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
这是我很早以前就知道的
但是,我没有想到
在十万猎猎的军旗下面
你们的死,是那么的惨烈

那是国家最后的时刻
侵略铁蹄已经踏进母亲的胸膛
从前方到后方
你们本是逃避战火的文弱书生
从北平、从南京、从沦陷的每座城池
你们只想在彩云之南的昆明
找到一张安静的书桌
你们要用书本,砌出祖国需要的巨人

也许在昨天,你还是个不守校规的学生
也许在昨天,你还是一个在课堂上
痛斥政府腐败无能的教授
也许在昨天,你还是一个斤斤计较的小公务员
但是,在祖国最危急的时候
你们是战友!在冲向松山堡垒的时候
你们是同仇敌忾的生死战友

如果,历史的车轮可以倒转过来
如果,没有战争没有杀戮
你虽然白发苍苍,却子孙满堂
如果没有人类那场惨绝人寰的战争
你和她虽老态龙钟,却有温馨的晚年

可战争却把你们的人生改写得面目全非
8761,这只是一个数字
这只是一个由4位阿拉伯字符组成的数字
但它们却是由八千七百六十一位曾经鲜活的生命
浇铸出的,让人类永远蒙羞
让历史永远铭记的血色符号

从古到今,不管是什么朝代
需要用知识分子的血去抵挡炮火时
崩溃的政权,已不值得用生命去保卫
但是,你们仍用生命的花朵
去修补祖国,破败的裙裾

1944到2014
70年的风霜雨雪

70载的时光荏苒
不管风吹雨打雪埋
你们总是整齐的站立在松柏树下
就像大学操场上整装待发的队伍
在静默中等待着出征的号角

2014年的12月10日的腾冲
初冬,天气晴好
鸽子飞过,湛蓝的天空上
留下它们飞翔的痕迹
而我手握菊花,看时间缓缓地
把夕阳披上你们的肩头















二等兵蒲某

——在云南腾冲中国远征军陵园《国殇园》里有一方墓碑
因岁月的侵蚀,碑文已模糊,我只能依稀辨认出墓碑主人的姓氏


菊花刚刚挂上秋黄
十二月的松针,便挽住了金色
凋零的花瓣铺满你的胸膛
空旷的山冈上,苍穹把岁月封存

山是那么的大,风吹响前进的号角
可,却没有人能够站起来
阳光冉冉地飘,白云低低的走
你姓蒲,但你的名字
却早已在70年的风雨中斑驳
就像那些与你一起列队长眠的战友
背影清晰,却身世迷离

虽然,南疆的冬天不冷
但站在墓碑面前,二等兵蒲某
你的名字,让我心如塞上冰川








松山,一个悲壮的名字


每一间房屋都是碉堡
每一片树叶都有弹孔
每一寸土地都浸染了鲜血
这是松山,一个深藏在云端的名字

也许在许多年前
这里长满了松树
松针上面,褐色的松鼠自由的奔跑
天蓝蓝的,云白白的
水湾之处,洗衣的女子欢声戏水
风拂树梢轻摇枝条

可是在很多年前,倭寇侵入
美丽的松山,便成了嗜血者的天堂
有人说,松山就是一架绞肉机
它把天绞成红色
它把地绞成红色
它把天地绞成血肉汹涌的河流
它把历史的线装书,绞成一片糊涂

也许,那些放下书本走向战场的十万青年
早已和中国远征军的军旗
暗淡成悲怆的黄土
也许,那些鲜血因为时间
早已凝固成不朽的山脉
国家、民族、人的尊严

一座山,你承载了太多
所以,多少年来,你要守口如瓶

也许,你裸露的伤痕
会随着岁月的风尘渐渐平复
就如与那些与你为邻的高山
横亘于世,向所有路过的人
高歌,低吟,或是浅唱
但是松山,纵使你沉默万年
我也要在心里叫你一千遍,叫你一万遍

松山!因为英烈的血
你就是人类永远翻越不过的高山














抗日县长张问德


张问德(公元1881年一1956年),字崇仁,云南腾冲城人。1942年夏,日军铁蹄近腾,城中军政官吏闻风丧胆,弃城而逃,遂使边地名城不战而陷敌手。年过花甲的张问德临危受命出任腾冲县县长,他在界头、曲石一带组建起了战时县政府,并写下被后世广为传诵的《答田岛书》。为此,民国总统蒋介石亲题赠匾额“有气节之读书人也”。

母亲、父亲、兄弟、姐妹
我把想得起的亲人都细数一遍
领袖、祖国、民族、光荣、抗日、英烈
我用有限的常识去回味
这些书本上的词汇

但是,在这里
在1942年的腾冲
凶铃滚动、血的幕布张开----
士去、士不回
父去、父不归
子去、子不归

腾冲:所有的泪水都汇集成死亡的消息
腾冲:所有的江河都承载着累累的人骨
腾冲:所有的词都不能写出你的苦难
而你,乱世县长张问德
一袭长袍,怀抱三尺木牌——
“腾冲县政府”
乡间、马背、芳草疯长的岗子

在500个县被日寇擦除的国家地图上
你走到哪里
县城就在哪里落地生根

盛夏,所有的风都可以篡改  
坚硬的书写。泰山、鸿毛
过去、现在、将来
山上有岭,岭上有风
风吹开尘土:1942年盛夏
“民国腾冲县政府”
你被扛在一位书生的肩上


和蟹斗争

220

主题

611

帖子

5174

积分

【茂名作家】版主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积分
5174

优秀斑竹勋章特殊贡献勋章原创先锋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5-3-23 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童谣

在抗战纪念馆里







1、        忆远征军
2、        汽车停在滇缅公路上
3、        在抗战纪念馆里
4、        国殇墓园
5、        车过松山有感
6、        在腾冲


忆远征军

他们放下笔、锄头和手中的针线
从学校,从田野或工厂里走来
走向硝烟弥漫的松山战场
那里,一群凶残的野兽吞下太阳
无星无月,黑暗统治世界

他们安顿好儿女、猪娃和鸡雏
从五湖四海,从父母或妻子的怀里走来
穿过尸横遍野的野人山
那里,蚂蟥吸血,蚊子叮咬,蚂蚁啃骨头
只有孤独静静地生长

曾经跳动的心、充满活力的拳头和布满弹孔的衣服
全都被死神扣留在山野里
一天一天
一年又一年
他们与树木、青草为友,与野花相伴

当初,他们从风里来
现在也要从风里去
尘埃一样,歇落在记忆与遗忘之间
所有的愤怒、仇恨、伤痛和不为人知的秘密
都在那里腐烂

不像九死一生艰难地活着的战士
需要借助太阳的光和热
来溶化,积聚在胃里的树皮和草根
需要等待和谐的春风
来吹开,贫穷、恶梦和日积月累的伤病

这些经历炮火和鲜血洗礼的战士
曾经是中国的脊梁
如今,他们的名字已布满皱纹
只有梦,也只有梦
依旧意气风发




















汽车停在滇缅公路上


一群浩浩荡荡的蚂蚁,在创造世界奇迹
在崇山峻岭和原始森林间
凿出了一条抗战的生命线
在最坚硬的山区和最湍急的河流上
筑起了一条烽火中运输的主干道

他们是老人、妇女和孩子
他们用蚂蚁搬家的方法,搬运泥土和石块
一支奇特的筑路大军,来自各种各样的民族
蓝色的土布衣服,装点着寒冬的白雪

那时候,没有炸药、水泥、和压路机
他们用双手、鲜血、汗水和身躯
制造了一把无形的刀
切断了日本占领中国的梦想和计划

那时候,没有肉和白米饭
他们在无数的白昼与黑夜中餐风宿露
他们坠岩、坠江或被土石重压、或在爆破中粉身碎骨
他们死得无姓无名,无声无息

战争的烽火已经熄灭
历史用一座碑,纪念那些劳工,还有老人、妇女和孩子
多年以后,一段塌陷的公路上
一辆汽车停了下来,我也停了下来

无法前行,就无法抵达要抵达的地方
无法回到过去,就无法把战争退还给另一个世界
我拾起一块被时光磨滑的石头
把它冰冷的身体,放入我温暖的怀里


在抗战纪念馆里


纪念馆里不会再有战争了
剩下战争留下的遗物,孤零零地躺着
或沾满血迹,或布满弹孔
日军不可饶恕的罪行,使冬天隐隐作痛

半明半暗的陈列通道,像半明半暗的历史
一幕一幕地展现
一个无法愈合的伤口
一阵撕心裂肺的叫声
一把还在滴血的钢刀
一次灭绝人性,惨绝人寰的屠杀和破坏
我仿佛活在其中,成为唯一的生还者

此刻,我渺小卑微,像一只蚂蚁
误入了战火纷飞,尸横遍野的阵地
我目睹烧毁的城市、村庄、牛羊和森林
那些受尽凌辱后的女人,或被乱刀杀死,或做活体实验
那些被机枪扫射、汽油焚烧和活埋的老人,孩子
无一幸免

此刻,除了颤抖,我还没有显露愤怒和痛恨
除了悲叹,我无法为他们抹去眼角的泪水,露出幸福的笑脸
我由一个医生变成一只小小的蚂蚁
我无法止住他们伤口的血,无法让他们起死回生
无法让一朵花回到春天,无法让一个孩子回到母亲的怀里
我只能用崇高的敬意,无限地追思、缅怀

隆隆的炮声、厮杀声随着硝烟远去
战争的惨烈与悲壮
变成历史最光辉的一页
他们用生命换来今天的繁荣安定
用鲜血谱写中华民族永不磨灭的记忆
我只能用崇高敬意
缅怀当年的英魂





国殇墓园


我从千里之外走来,轻轻的
弹去一身疲劳和尘埃
我从繁华喧嚣的都市走来
交出欢笑和名利
像一只干净、卑微的蚂蚁
行走在清幽肃穆的国殇墓园

墓园落下的,可能是一片叶子,也可能是一个亡魂
我不怀疑它感受到我的气息
它轻轻地飘落,轻轻地
拂去墓碑上的尘埃
阳光也停在那里,拍打着金色的翅膀
那么温暖,无名的野花能感受
死去的将军或士兵也能感受

在这寂静中
仿佛听到大地深处的怒吼
仿佛听到沉睡的战士们的心跳
战争的惨烈与悲壮重现眼前
他们在冲锋,在打滚,在厮杀,在倒下
和自己的名字一起,在此长眠
他们不会再醒来,也不会再有痛苦
流出的泪水和鲜血,已化作青草的露珠

在这寂静中
墓园里的每一棵树,都有神的灵光
护卫着战士们的身躯,慰藉着战士们的灵魂
每一块墓碑,都有战士们的神态
庄严、英姿飒爽
每一排墓碑,那么多墓碑,有条不紊
像战士们整装待发
又像从战场上凯旋归来

在这寂静中
不想任何事物,任何人,我屏住呼吸
多少想说的话
就这样交给风和落叶


车过松山有感


在松山,屹立着一块大石头
像不朽的战士那样坚定,无所畏惧
午后的阳光,从不同的角度照耀着万物
眩晕的幻觉中,野茫茫的芦花开了
它把我引向多年以前那场战争

风从四面八方吹来,茂密的松林里
弥漫着硝烟、血腥和曝尸的味道
手榴弹像冰雹一样砸下,战士们在死人堆里打滚
来不及说话,来不及返回,鲜血就染红了山坡
我必须忍耐

战火还没有熄灭,飞机在上空轰炸
战壕和弹坑中,受伤的战士还在呻吟、蠕动
枪炮声、厮杀声还在茂密的松林间回荡
倒下的树木,死去的野花、青草还没有复活
我必须忍耐

颠沛流离的胃里塞满了树皮、草根和芭蕉叶
随处可见烧毁的房屋、粮食和烟草
细菌正在蔓延、生长,死里逃生的人们正在等待毒性发作
空气里充满了恐惧,太阳也打着寒颤,雪还没有融化
我必须忍耐

在战士们倒下的地方,树木生长
鸟鸣一声一声溶化,甜酱果烂在地上,没有人惊动它们

当太阳从最深的睡眠中醒来,历史终于有了回声
今天,穿过梦的旷野,我踩着战士们留下的脚印
一步一步走向冬天


在腾冲


汽车经过的地方
天空是蓝的,云朵是洁白的,没有雪
风在辽阔的旷野中任意奔跑
银杏的叶子在温暖的阳光中转绿为黄
它的美,让我的思想开始漫游

在腾冲,历史的寒意扑面而来
在此之前,我对这个城市一无所知
比如一条公路,一场战争,以及战争留下的旧照片
比如照片里的人,有的已经死去
有的仍为生计劳碌

在更远,远离尘世的那边
有美好和迷人的景色,而我看到的
只是,一间四面透风的土屋
一棵苍老弯曲的树,像一个满身伤病的老士兵
坚守在阵地上,迎风作战

穿过冬天,沿着岁月的河流缓缓追溯
在这里,几乎每一间房屋都曾是一座碉堡
几乎每一块石头都沾染过战士们的鲜血和泪水
在这里,我爱上了这些青草和野花
它的清香里,有着硝烟的气味

当暮色一滴滴注入这座古老的城市
一群晚归的飞鸟,在慢慢暗下来的天空中显得那么孤独
我来不及询问,来不及安慰
风就携着它们,一起隐入茂密的山林中
我挥动的手,只用来告别























和蟹斗争

220

主题

611

帖子

5174

积分

【茂名作家】版主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积分
5174

优秀斑竹勋章特殊贡献勋章原创先锋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5-3-23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蓝蓓



滇西、滇西




1、        滇西,滇西
2、        滇缅公路
3、        中国远征军
4、        滇西抗战博物馆
5、        松山战役
6、        国殇墓园
7、        梦幻腾冲
8、        总有一种力量在心头


滇西,滇西
                                    

彩云之南,神奇的大地
一路向西向西
一道道山,跳跃着
一首怀念的歌

像远征一样
出发,追寻英雄的足迹
让灵魂被怒江洗涤
让意志穿越滇缅战场
染成血色

洁白的浪花
纪念这片大地上
每一个故事
沉重的岁月,铭刻
正义和忠贞

此刻,我静默
仿佛虔诚的麦子
守护历史
守望未来和阳光

滇缅公路


蜿蜒上千公里
曲折的身形
陡峭的指尖上
她和历史一同前进

20万的劳工
老人、妇女、孩子,
还有狗、鸡和长尾巴的小鹦鹉
或者傣家的猴子

星星点灯
他们寻找每一缕光明
祖国,和平,幸福
他们把民族的脊梁挺了又挺
心连心,手相握
血肉之躯,挖掘出生命的通道

小背篓晃悠悠
崇山峻岭之间,一道道影子
像蚂蚁一样爬行
搬运泥土,石块
搬运着1800个日子和梦
筑出岁月的弯道

沧桑的时间
抗日战争的痕迹
这条公路,
绵延出中华民族坚定的足迹
在历史长卷中
永久地坚韧

























中国远征军


时光像一朵夜来香
开着开着
就把岁月醉醒了

历史不会忘记
曾经的过往
一些真相在黑夜里跳跃
一些回忆终究丢掉
蒙脸的纱巾
赤裸裸地接受检阅

这一群队伍
有着响亮名字:中国远征军
正义不分国界
路途不怕艰难险阻
丑恶的法西斯
终将消亡,湮灭

真相总会被还原
磨难的花朵
在黄土地中坚挺
永开不败



滇西抗战博物馆


庄重的色彩
诉说一场场惊心动魄
奋勇的抗战故事

冷冷的空气
安静的纪念馆里
一把把凶猛的敌军武器
一根根丑陋的树枝
控诉着法西斯主义
揭开残暴的面具

滇西,滇西
从烽火硝烟中复活
这个下午,面对历史
我感受你的悲喜
慷慨大义,以及纪念
你的永恒









松山战役


前行,路漫漫
龙陵境内
寻觅血战旧址

仿佛听见号角声
战斗声
每一片叶子跳跃一个
勇敢的影子

对决侵略者
举起不屈的手
红色的旗帜
升腾中华儿女
不灭的信念

历史远去
道路重修,无法靠近你
唯有一阕悼词
慰籍七千七百壮士
松山不老
英雄永在




国殇墓园


长青的松柏
守护一座座英雄碑
有名的,或者无名的
将军与士兵同眠

叠水河畔
潺潺的泉水叮咚
敲打着时光
与来凤山的清风
翻阅壮烈史书

一束白菊花,黄菊花
敬献中华勇士
长短句里
飞出千万只小白碟
与英雄长相伴

净心,向西
悼念远去的英灵
天堂无硝烟
人间亦太平
海角天涯,此刻
我们共饮一杯酒


梦幻腾冲


梦一样的城市
传说与现实的碰撞
诉说真情故事

九十九座山,八十八座温泉
热海之畔,水色盛开
有多远的路程
就有多少的激情与温婉

跑马帮远去的足音
依然豪迈
守心如玉的娘子
像翡翠一样的明亮
西南丝绸古道
情绵长,义悠远

岁月流淌
说不完的史书
道不尽悲欢离合
丝绸带摇曳
中华民族不屈的气节
保卫腾冲
保卫祖国
20万远征军浴血奋战
天地壮歌

日出东方
和顺家园重生
奏响希望
踏上和平大道
祈祷,天佑中华




总有一种力量在心头


春节期间,我迷上了一部抗日题材的连续剧《光影》,广大战士与敌人斗智斗勇,精彩之处让人屡屡叫好。无论是国民党将士,还是共产党员,人民群众,在一致对外抵挡外敌的时候,心里想的是祖国,念的是将敌人赶出国门,他们的身上,有股力量,叫民族自豪,叫敌人胆怯。
总有一种力量在心头!从《光影》,我又想起了去年随茂名市作家协会到云南采访所看到、听到的每一个故事,甚至只是一个片段。悲壮的抗战故事,英勇的抗战英雄,无不让我们深深地铭记心头,深切悼念,永久缅怀。
早在出发前,我就听说了中国远征军,当得知晓音主席将要组织我们去实地采访,我非常期待,于是想方设法争取到了假期,一同西行。为了更好地采访,我抽出时间找资料,把滇缅抗战、中国远征军、腾冲、松山战役进行熟悉,还没出门,我就已经被当中的故事感动,被万恶的侵略者激怒。
到云南后,我们一路向西,途经怒江大桥,抵达素有“孔雀之乡”美称的芒市。芒市傣语称为“勐焕”意思是“黎明之城”,这个寓意真好,看到黎明,就预示着光明即将到来,尤其在抗战时期,这个名该多叫人振奋。
芒市,是云南西边的窗口,是中缅文化交流的窗口,更是中缅经济效益的门户。当晚,与当地作家座谈结束后,女诗人唐果邀请晓音主席、美玉、枫叶和我,车游夜色风光。这晚,我们看到了边关的月亮,如此皎洁,如此清澈。那瞬间,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的军民,在月亮之下,如何的奋勇抗敌,不惜一切,守护边关,守护国门。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瑞丽,参观边关重镇畹町、中缅友谊桥。这里,可以看到中缅界碑,那是滇缅公路和史迪文公路的交汇处。此时此刻,我感受着中缅友谊,这跨越国界的情感,因了滇缅抗战的历史,更加深厚,因了携手抗击法西斯侵略,更显得伟大而可贵。
入住腾冲之夜,满眼都是金灿灿的银杏树,这种光芒,是历史和现实的融合,金色的叶子,银色的果子,丰收的喜悦,纯洁的情怀,抗战许多年以后,我们这些后来人,享受着英雄给我们铺就的成功和幸福道路,感受着他们的纯洁情怀,如是,我们当感恩。
腾冲,腾冲。这是一座用鲜血保卫的城,红色的旗帜,侵浴不屈不饶的民族气概,多民族的团结,军民同心抗战,值得用史诗记载。这里,有许多传说和历史,据说有九十九座火山,八十八座温泉,在激情和温婉中成长的人民,成了抗战的铁军。这里,有跑马帮的传说,有翡翠的故事,更有抗战的红色诗篇。红色古城,从历史中走来,经历战火洗礼,迎来曙光,走向光明。
当我们在和顺侨乡和滇西抗战纪念馆,参观了图片展,对滇西抗战历史更加清晰。1942年春夏之交,日本侵略军攻陷缅甸后,直入滇西,企图切断中国抗战的输血管——滇缅公路,然后攻陷云南,威逼重庆。中国派10万远征军从云南德宏州畹町入缅协同英军作战,结果失利,6万勇士魂系异域。1942年5月3日,日军占领德宏,滇西大片国土沦陷,德宏、保山、腾冲等滇西片区由抗战大后方成为了抗战前沿。1944年5月,国民政府重组中国远征军,强渡怒江,向盘踞滇西的日寇发起全面反攻。于1945年1月20日光复国门,收复畹町;27日,远征军与驻印军及英美联盟军在缅甸芒友胜利会师,滇缅抗战以盟军的最后胜利宣告结束。
在探访滇西抗战历史中,不能不说的是那一条堪称世界公路史上的奇迹的滇缅公路。滇缅公路,即中国云南省到缅甸的公路。滇缅公路于1938年开始修。滇缅公路原本是为了抢运中国国民党政府在国外购买的和国际援助的战略物资而紧急修建的,随着日军进占越南,滇越铁路中断,滇缅公路竣工不久就成为了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唯一的运输通道。这是一条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滇西各族人民用血肉筑成的国际通道,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什么说它是奇迹,因了它的修筑劳工大部分是老人、妇女和孩子,而且孩子们还带着自家的宠物,20万的劳工里有各种各样的民族,在这里,民族大团结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们用双手在崇山峻岭间用最短的时间开凿出了这一条路,创造了不可能的奇迹,他们开凿出了埋葬日本占领中国的梦想的交通大道,历史永远不会忘记。
在滇西抗战纪念馆里,我一次次被图片中侵略者的残酷暴行而愤慨,一次次被将士、民族群众的爱国之情感动。怀着敬仰和缅怀的心情,我和同伴缓步走进国殇墓园,参拜逝去的英灵。山坡上,英雄碑里,一些有名的,一些无名的,他们一列列,一排排,相拥而眠。曾经战斗在一起,长眠在一起,他们是手足相连的兄弟,中华民族的脊梁。再看墓园里的雕塑,每一个人物都有一个感人的事迹,印象最难忘的是,那一尊饿死不吃军粮的雕像,无以感动,唯有写下片言字语,或者长短句的诗歌,送给他们。
一束白菊花,敬献英雄。我依稀听见,有同伴在跟英雄说话,告诉他们世界和平,祖国繁荣,人民安定,请他们安息。是的,在我们安定幸福的生活里,有你们不可磨灭的功劳,向你们致敬!缅怀逝去的英雄,更祝福在战争中存活下来的老兵,愿他们得到应有的尊重,健康地生活,看到祖国更加繁荣团结。
后来,我们一行来到龙陵,一心想要参观龙陵松山战役旧址,为战争中牺牲的将士送上一份迟来的敬仰和拜访。只可惜,由于正在重修道路,无法靠近旧址,只好在心里默默悼念和缅怀。
如今,离开滇西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那里的历史,那里的故事,我已经铭记内心。时光荏苒,但历史的风云不会一掠而过,有多远的路程就有多深厚的积累,无论何时何地,爱国的热情,民族的骨气,总会成为一种力量,激荡在心头,激励我们前进。


和蟹斗争

220

主题

611

帖子

5174

积分

【茂名作家】版主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积分
5174

优秀斑竹勋章特殊贡献勋章原创先锋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5-3-23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嘉枫



向远征军致敬





1、        跪  着
2、        胡思乱想
3、        怒江不怒
4、        关于战争
5、        向远征军致敬



跪 着

站在有点阴森的国殇墓园
我的心跪着

你安然躺在西南边境,无怨无悔
破碎的衣裳遮挡着光芒

一座座垒起的墓碑
像一排排前仆后继的勇土
托着祖国的脊梁

无知让远方更远
遗忘让热血变凉
英雄,被泥土覆盖
正义永远坚挺

墓内演绎悲壮
墓外精神不死

我唯有跪着
才能看得更高更远



胡思乱想


看着国殇墓园小山般隆起的坟墓
我开始胡思乱想

他们的肌肤、骨骼和血液   
有着怎样的颜色和硬度
被子弹穿越的内脏
是否血肉模糊
啃着草皮树根的他们
有着怎样的思想

这么多人聚在一起
是否开起麻将馆、酒吧
猜拳、玩三公、斗地主
娇俏的女兵是否学会
陪酒、唱歌或跳舞
这些与时俱进的思想
是否深入墓地

如果他们知道,迁徙的鸟群
或迷失归途,终身漂泊
或饥寒交迫,死于非命
或在时空与大地之间
滇沛流离,居无定所

他们一定很庆幸
庆幸灾难及早结束
庆幸魂归故里
即使被遗忘
也能挤在一起
相互取暖

























怒江不怒


初识怒江,在地图上
如一条弯曲蜿蜒的蛇
绕着一座山又一座山
吐着舌头

再识怒江,在妹妹的镜头下
仍绕着一座山又一座山
像一台声嘶力竭的拖拉机
咆哮着前进

究竟它有着怎样的怒容和力度
从几千米的海拔泻下
让暴戾的敌人死于跨下
又有着怎样的温和与厚度
让钢丝绳上一拔又一拔的童子
在肚皮滑过秋千

我想,它一定是只凶猛的虎
盘踞高原,虎啸山林
又是顶天立地的阿黑哥
背着阿诗玛载歌载舞

我不曾想到,我见到的怒江
温婉如邻家女孩
绕着邻家大哥的脖子
宁静,幸福,安祥
仿佛不曾龟裂
仿佛战争从没来过












关于战争


写下这样的题目,并非想发生一场战争,只是参观完滇西抗战纪念馆,心里一直不平静。
由于纪念馆不让拍照,之前对战争了解不多,能留下的记忆不多。但始终不能忘记的是,纪念绾里挂着的抗战时期的图片和兵器,还有日本人凶狠地残害中国人的视频。在对我国战士的英勇无畏充满敬佩的同时,伤痛、憎恨、沉重也挤满了脑袋和心脏。日本人对待中国人的残酷令人发指,即使对一个弱女子,也没有丝毫恻隐之心。显然,那时的日本是没有人性的。
看着陈列在纪念馆里的大刀、Qiāngzhī,我总在咬牙切齿地想,每一把刀下,不知砍死了多少中国人;每一支Qiāngzhī,不知穿越了多少中国人的脑袋和心脏。我相信中国大部分民众都如我一样,痛恨日本,恨不得灭了日本,为我中华民族报仇雪恨,为南京大屠杀洗刷耻辱!可这必须有一场战争,战争的代价是经济倒退,民众生活水平下降,更多的勇士为国捐躯,无数个家庭面临破碎。看着国殇墓园里一排排战士的墓碑,悲痛的情绪无以言说。战争最终最大的受害者还是人民群众。因此,战争是万不得已的选择。这也是我参观完纪念馆后,过去那种宁死不屈的思想有了新的转变和认识。
试想,作为一个小小的岛国,资源并不丰富,为何敢如此残暴嚣张?关键在于科技的发达。科技的发达令他们野心与欲望无限地膨胀。否则,再多的人群也顶不了原子弹。因此,努力发展科学与经济,不急于战争才是国家最好的运行方式。等国家强大、国民经济发展到不畏惧战争时,他国也不想和你战争了。
当然,不战争并不代表可任由他国欺凌侮辱。中华民族已走过了最艰难的时刻,发展到今天,虽不是最强,也不是任人宰割的时候了。只要全部国人雄起,万众一心,同心协力,选择合适的方式保卫祖国的尊严,还是有效的。比如,很多地方坚决抵制日货,就是最好的方式。当一个国家的产品销路受到影响,经济自然也会受影响。经济的发展才能推动科学的发展。可遗憾的是,真正抵制日货的人并不多,大部分人只是说着抵制,或者希望别人坚决抵制,自己却偷着买。毫无疑问,日本的电子产品有其独特的优点,但对它的支持,如同把蒙羞布盖到自己头上并加装残害的暗器。就象遇上一场暴力,当刀子只架在别人头上时,总希望别人能挺身而出,保护他人生命。直到刀子刺向自己,自身生命受到威胁时,才觉醒应该早点挺身而出,与他人合力制服歹徒。当然,买了的日货没必要丢弃,即使经济条件宽裕,丢弃也是资源的浪费。但现在开始选择的,就应该好好地考虑了。支持日本商品,为日本创造经济效益,无异于一点点地制造伸向国人的原子弹。
参观完滇西抗战纪念馆,走进国殇墓园,遇上一行从墓园区出来的行人,听到他们在讨论:现在很多人已不在乎这些国耻,只为自身利益着想,总选择利于自己的生活地点和产品。这是自私的行为。为此我有点气愤。这些行为和当年的汉奸有什么区别?当时的汉奸就是为了自身利益不惜牺牲国家利益和国民的生命。如果当年没有那么多汉奸,多次战争还不至于惨败涂地。要知道,国家与民族的尊严是靠所有民众去维护的。正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家没有尊严,公民的尊严何在?如果大家都抱着只在乎自己利益的思想,又怎能强大自己的国家而洗刷耻辱?
又想到最近各个电视台一直在热播的抗日战争片。几乎每部电视剧里,都有大把的中国人在当汉奸,却没有一个日本人会当汉奸。日本人被抓住,宁可一死,也不会泄露任何秘密。这也是当时他们为什么如此强大我们如此弱小的一个重要原因吧。每次看到电视剧里将日本人丑化成猪一样的脑袋及跛子的走路姿势,心里总掠过异样的滋味。仿如受尽侮辱却只能暗里画乌龟一般。或者敢于承认自己的弱小和别人的强大也是一种进步。
在生活中,说起日本,除了痛恨,总能想到桉树。在我们的祖国大地,常能见到桉树。在我居住的城市郊区和山头大量种植,在云南的路上我也见到。据说,桉树是日本培植出来的,但日本的国土不会种植。它的危害很大,能大量吸走土壤的水分及肥料,容易造成土地贫瘠,水土流失。种植过桉树之地及周围以后再种其他植物都无法生长,而且桉树还可能会污染水源,破坏水质。如此一来,便明显地破坏土地资源及水源。可是,这样一种树为何会大量地种植?听说日本人会来中国大量收购。倒不是因为桉树对日本有多大的利用价值,而是日本人希望用少量的钱不知不觉地买走中国宝贵的水土资源。为此,我深深地痛恨桉树和日本人的同时,也感到莫名的悲哀。如果情况属实,我们何时才能觉醒?
每次从新闻看到中国渔民被他国人捉走、处罚甚至打杀,除了愤恨,又不得不深思。网上也有人质疑,我们是否真的没有跨越了界线去捕捞?也有网友吐露说,中国的大海区域几乎都没有大鱼,因为国人在自己的区域打捞时连鱼种都捞光了,没有小鱼成长,何来大鱼?那就唯有冒险越界了。至于能否侥幸收获,就得看运气了。
不知怎地,写着写着,竟想到“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一词。有时我又想,如果战争真来了,我也不敢保证自己是否很愿意真正投入战争中去。但不用日本货,我是基本做到了。
扯远了。但这些都是我想到日本时心理不平静的因素,而参观完滇西抗战纪念馆后,就更加不平静了。



向远征军致敬


如果不是作协组织这次采访活动,我是不知有这样一场战争的。我出生和生活的地方在祖国最南方,那场战争发生在西南边境,虽说不是很远,但那时科技不像现在这般发达,没有电视,网络就不必说了。所以,我的祖辈不一定知道,我对此也知之甚少。可它又是那么真实地存在,而且那么悲壮、那么惨烈!
这场战争发生在1942年到1944年,主角是中国远征军,主要是云南四川籍军人,有相当一部分是学校教师和在读学生,广东较少,这也是我对此不大了解的缘故之一。地点在云南边境及缅甸,时代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反法西斯战争兴起。当时科技特别发达的日本帝国,强盗般地横扫东南亚,先后侵略了菲律宾、印度、越南等国。作为英国殖民地的缅甸,也是反法西斯的主要战场,自然也逃不过日本帝国的魔爪。缅甸紧邻中国云南,两国陆地连接在一起,占领缅甸,就可和中国零距离接触。更何况,当时日本已占领了中国的东北三省,国民政府已从南京迁往重庆,所有与外界相通的海陆空交通路线均被封锁,滇缅公路成了唯一与外界相通的路线。中国当时极度贫困落后,物资严重缺乏,很需要美国等外界力量的支援,如果切断此路线,中国将孤独无助如同孤岛,犹如切断了生命线。占领了缅甸,可以更快地侵略中国,从西南前线直抵西南大后方——国民政府所在地重庆,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拯救缅甸刻不容缓,拯救缅甸也是拯救中国!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中国远征军诞生了,浩浩荡荡地聚集在云南边境,挺进缅甸。由于英国的自私心理,担心中国部队进入缅甸会对他的殖民地权益有影响,又过于高估自己、低估中国军队的力量,错失了最佳作战时机,等到中国军队介入,不利因素导致远征军死伤无数,余下的战士在撤退时又遭日军重围,辗转误入野人山找不到出路。1942年8月4日,中国远征军全部退出缅甸。最终十万大军只剩下四万。这是第一次远征。
第二次远征战场从印度开始。在国民政府“一寸河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下,大批青年包括在校教师和学生加入了远征军队伍,共组成约三十万大军的部队,从印度到缅甸到滇西进行反攻,最终将日军全部驱赶或歼灭,取得了自清朝甲午战争以来第一次战争的胜利,也保住了中国西南大后方。两次战争共历时三年零三个月,投入总兵力四十万人,伤亡二十万人。
这是一场英勇无比又悲壮惨烈的战争!可以想象得到,在物资相当贫乏的年代,饱受饥饿寒冷的远征军们经历了怎样的艰苦!吃草皮树叶野果,翻山越岭!不说七十年前,就是我们这次采访,滇缅公路的偏远颠簸就让司机不敢前行。但那时,祖国与民族的尊严、国与家的生死存亡、老百姓水深火热的生活触碰着远征军们的内心和思想。坚强的意志和爱国的激情使他们离开亲人故土,作出视死如归、抛头颅洒血汗、浴血奋战的英勇壮举!在滇西抗战纪念绾,看着悲壮惨烈的战争画面、看着日军的残酷,我的内心在愤怒痛恨的同时,也对远征军充满无限的敬仰!无法想象,如果没有他们,日本倭寇将在云南大地甚至更大的中国国土做出更多惨绝人寰的恶举。也正因为远征军们英勇无畏的精神,感染了云南当地所有的老百姓,共同参与并支持战争,并出现了老人因悔恨自己体力不足不能参加战争而绝食、妇人宁饿死也不吃军粮的不屈精神和民族气节。那是一场全民参与的战争!前方英勇无畏、后方大力支持、军民团结一致取得最终的胜利!
观点是存在异议的。谈论起这场战争,有些人会说:他们为什么要去帮助缅甸?日本人打的是缅甸,关我们什么事?这是一种自私的心理。邻家起火尽管烧去,等烧到自家才想起救火,一切为时已晚。就象这场战争,中英缅三方军事力量共同对抗,胜算的机率自然要大(那时并没想到英军会在我军进入后撤退)。而且,日军难道只打缅甸,不侵犯中国?更有甚者说,那就让日军打,也不至于死伤这么多。可日军的残暴令人发指,南京大屠杀已让三十万民众丧命,在外敌入侵之时,我们的军队不雄起,祖国与民族的尊严何在?
功劳是不会被埋没的。从八十年代开始,远征军开始被国人关注,他们的丰功伟绩也逐渐浮出水面。一些流落他乡的军人在祖国与人民的帮助下回归故土,与亲人相聚。一些还活着的老兵也得到物质资助而改善生活。这给他们的心灵带来莫大的安慰!
站在小山般隆起坟墓前,看着密密麻麻排列着的墓碑,百感交集。悲痛、沉重、愤怒,更多的是敬仰!为保家卫国牺牲的勇士们,安息吧,祖国与民族的尊严来自你们,我们今天的幸福来自你们,你们的功劳永不磨灭,人民对你们永远充满无限敬仰!














和蟹斗争

220

主题

611

帖子

5174

积分

【茂名作家】版主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积分
5174

优秀斑竹勋章特殊贡献勋章原创先锋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5-3-23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唐 果  (云南芒市)





国殇墓园


                                    

1

我们去,要翻山越水
入腾冲城右转
一条热闹的街道
店铺林立

店铺里,商品琳琅满目
唯有一扇门内
什么都不出售

2

这是一个安静的所在
诺大的地方
听不见人声沸腾
只听得鸟语

鸟类一边说话
一边从这颗树
飞到那颗树
鸟低语

它们讲述的
似乎是几十年前
发生在小城腾冲的
一幕幕惨剧

一些人扛着大炮攻击
另一些人拿起刀枪
抵抗,倒下一批
另一批紧随其后

3

人们怀揣一颗热烈的心
去旅行
可一旦从墓园出来
他们的心情
就会变得无比沉重

总有一些人的快乐
是建立在另一些人的
快乐之上
谁能否认,我们今天
衣着光鲜的旅行

不是建立在
墓园那些
以及在其他地方
被枪炮夺去生命的
战士身上的

4

有人买鲜花捧着
有人甩着手

当他们越往前走
脚步变得越沉重

笑容在脸上凝固
在那样的地方
还有谁能开怀大笑

没有人愿意看到
这么多年轻的生命
永远留在边陲寂地

5

一座小山包
青草葱郁
即便是在冬天
它们仍然保持本色
墓碑像一个个士兵
从山脚站到山顶

他们在腾冲城子
在腾冲的村寨
以及滇西的大小山头
战斗,倒下
而后他们站起来
朝同一个地方前进
没有谁号令
各自选一个墓碑站定

自此,他们便失去
继续衰老的力量
十八岁的,永远十八岁
四十岁的,永远四十岁
当儿子的永远当儿子
当父亲的永远当父亲

这些父亲、儿子
完成了抗日的重任
却把父亲、儿子的担子
缷在边地,可谁又忍心
去责备他们呢

6

从不同方向走来
他们像排队一样
把一个小山坡全站满了

我目测了一下
一块墓碑占据的位置
恰是一个人身体的需要

他们如此严肃
不苟言笑
像刚受完长官训示的新兵

他们这样严肃
已经将近百年
他们还将继续

倒下过一次的人
还有什么理由
再倒下一次呢

死过一次的人
还有什么力量让他们
再死一次呢

枪炮、子弹对他们
已经失效
他们跟石碑融为一体

7

小时候,父母教他们
读书,写字,做人
种粮食,娶妻

参加抗日,老兵教他们
扛枪、擦枪、射击
怎样用血肉之躯跟鬼子拼命

唯独没有教他们
怎样在有限的人生里
多死几次

8

我手捧一束菊花
想找一个姓“唐”的士兵
好把鲜花敬献给他

这些年轻的小伙子
或者壮年的父亲
他们中的任何一位
都受得起一束菊花的美丽

我上上下下,均没有找到
与我同姓之人
我把这束阳光一样的鲜花
敬献在一位姓戴的士兵面前

不管他的肉体
躺在腾冲的哪个角落
我相信
他的灵魂一定在滇西的上空
——逡巡


和蟹斗争

220

主题

611

帖子

5174

积分

【茂名作家】版主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积分
5174

优秀斑竹勋章特殊贡献勋章原创先锋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5-3-23 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淑芬




   
滇西抗战路感怀


滇西抗战路感怀


中国人民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来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茂名作家协会组织部分作家重走滇西抗日线路,重温滇西抗战历史,亲身感受我国滇西军民,在那场血与火的斗争中英勇奋战,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于去年12月初终于成行了,我有幸随云南腾冲采风团一起前往。历时7天的参观考察,实地采风了解,并与芒市作家协会座谈交流,尽管时间短了些,途中也很辛苦,一路都是坐火车或乘大巴车往返。但我认为这是一次鲜活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得到升华,精神得到洗礼,印象深刻,感触良多。
以前,我对滇西抗战情况了解不多,这次采风活动填补了这方面的缺失。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滇西抗战这段历史,我还浏览了有关滇西抗日方面的影视纪录片,如《血战腾冲》、《中国远征军腾冲之战》、《滇西往事》、《我的团长我的团》、《滇西1944》等,看后不觉让人潸然泪下。还粗阅了张洪涛的《国殇》、韦伯斯的《滇缅公路》等相关书籍,并作了一些学习笔记。特别是从云南回来第二天(12.13日),刚好是我国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通过收看电视实况转播,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的讲话,非常震撼,更加激发了我对滇西军民抗击日本侵略者那段悲壮历史的珍惜和追寻。
沿着滇缅公路一路走来,使我们无比激动:奔腾不息的怒江,繁忙祥和的畹町边疆小镇,气势恢弘的瑞丽国门,令世界瞩目的腾冲、松山等抗战遗址、庄严肃穆的国殇墓园,无一不给我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滇西抗战纪念馆》和《滇缅抗战博物馆》(中国远征军司令部旧址)是我们这次参观考察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两个展览馆离腾冲县城不远,在纪念馆刻有“见证历史”的门楼前和松山战役旧址等地我们都留有合影。《滇西抗战纪念馆》占地22亩,该馆共分为抗战后方、御敌前线、怒江对峙、绝地反击、逐寇出境、老兵不死、祈愿和平等七个部分,是当前国内记录滇西抗战历史实物最多的纪念馆之一。该馆展出了12000多件展品,图片1500多张,在展出的物品中:有日军残杀中国人的各种工具,照片和说明,有细菌武器、化学品武器及毒气弹实物,有日军屠杀我滇西军民,掠夺资财,毁灭城镇,强奸妇女等方面的资料统计等。细菌武器弹我是第一次见,它的形状大小像家用汽瓶那样,外壳是用陶瓷做成的,这样用飞机投放时便容易粉碎。再经过风吹和蚊子苍蝇的作用,只要人和生畜一接触到这种细菌,就会腐烂死亡。太可怕了,日本鬼子惨绝人寰,惨无人道的法西斯暴行让我们感到无比愤慨。由于该馆有规定不准拍照,我们只能慢慢地观看阅读。我注意到来这里参观的人可不少,而且他们和我们一样,表情都很严肃,心情都异常沉重,而落在地上的脚步却很慢很轻。
展览把我们带回到抗日战争那场血雨腥风的日子:“由于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的腐败,使有着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别是日本军国主义的野蛮入侵,使中华民族濒临亡国灭种的境地。日本军国主义的野蛮侵略,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奋力抵抗,‘九.一八’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七.七’事变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滇西军民和全国各地一样,共赴国难,同仇敌忾,他们用鮮血和生命在中国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1942年春夏之交,日本侵略军攻陷缅甸后,立刻进攻滇西,妄图沿滇缅公路长驱直入,威逼重庆。这样,地处抗日战争后方的滇西转眼间变为最前沿。敌军以装甲车开路,飞机、大炮轰炸,先攻占腊戍、畹町、龙陵,腾冲、芒市、遮放等城市,如入无人之境,并口出狂言,“如越过惠通桥,不出10天,日本军旗将在昆明上空高高飘扬。”但由于中国远征军炸毁了惠通桥,将日军遏制在怒江西岸,阻止了日军的进攻步伐。但怒江以西大部分国土从此被日军所占领,唯一的陆地国际通道滇缅公路也被切断。敌占区老百姓过着流离失所的苦难生活,有的被日本鬼子抓去修工事或作活体试验,有的被抛进沸腾的水里活活地煮死,有的被铁锯分割成两段。有一组数字表明,战前腾冲总人口为38万,战后仅有19万人。日本侵略者惨无人道的法西斯暴行激起了滇西人民的强烈反抗。
1944年5月,也正是世界反法斯西战争进入最后关键阶段,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下,为配合盟军在缅甸作战,驱逐日寇,中国远征军向盘踞在我国云南怒江以西达两年之久的日军发起全面进攻,战斗异常惨烈,最使我震撼的是腾冲战役和松山战役。腾冲位于云南西部边陲,腾冲历史悠久,曾是古丝绸之路的要冲,是著名的侨乡和著名的翡翠集散地。腾冲在历史上被称为“极边第一城”,明代时还建造了石头城,故腾冲县城以坚固著称。日军占领后,不断修筑工事和堡垒,妄图在城内负隅顽抗。因此,在收复腾冲战斗中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沉重代价。当地群众的冒着枪林弹雨为抗日将士们日夜运送弹药粮食,抢修桥梁公路,当向导,救伤员,搞侦察,在军粮供应不上时,有的甚至把家里唯一的一头驴杀掉煮好送到前线给将士们吃。由于有群众的支持和盟军的支援,中国远征军经过42天的“焦土”之战,腾冲终于回到了腾冲人民手中。
松山位于云南保山市龙陵腊勐乡。属横断山高黎贡山山脉,范围约四平方公里,由大小20余个峰峦抅成,海拔2200米。日本鬼子侵占滇西后,派重兵驻守松山,并大力修筑坚固的地堡工事。山里交通网络四通八达,供电、供水、医疗设施齐全,甚至连慰安所都有。为修筑松山工事,日本鬼子从滇西、缅甸等地抓来了1680多名劳工,待工事一修完,让他们每人喝下一碗“糖水”,把这批人活活毒害至死,日本侵略者犯下的滔天罪行真是罄竹难书。
据介绍,松山上的地堡、战壕、弹坑随处可见,著名的滚龙坡、鹰蹲山等遗址就在其中。松山战役遗址于2006年被国务院核定、文化部确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计划我们要去松山战役遗址现场采风,但由于道路狭窄、泥泞、颠簸,在龙陵小学附近时,开车的师傅不敢再往前开了,并告知前面正在全封闭修路,无奈我们只好半路转回,很感遗憾。后来回到另一处刻有“巍巍松山”几个刚劲大字的石碑旁,我们下了车,详细地听了关于松山战役情况的介绍,并参观了再现松山战役的部分浮雕。举目远眺,这里山峰连绵起伏,树林茂密翠绿,唯一的交通要道滇缅公路盘旋其中,松山不愧是咽喉要塞,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一寸河山一寸血。松山攻坚战是我国抗日战争中最为惨烈的战役之一,从1944年6月4日至9月7日拿下松山,历时95天,历经大小100多次激烈战斗,最后以坑道爆破的方式攻克了松山,全歼驻守日军近3000余人。战斗中,前面的战士倒下了,后面的战士手拿炸药包,腰里缠满手榴弹冲上去,用自己血肉之躯挡住敌人的枪口,掩护后面的战士前进。为把敌人的暗堡炸毁,有位战士双腿被炸断昏死过去了,当他醒来时眼看敌人的坦克就要压过来了,他毫不畏惧,用尽最后一点气力把电线重新接通。抗日将士们前赴后继,英勇奋战,用鮮血和生命谱写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有人这样描述当年血战松山的悲壮情景:“当时每一片树叶上至少有一个弹孔,鮮血几乎浸泡了整个松山。”历史的烟云往矣,青山绿水犹在。我站在松山上,似乎看到了当年战火纷飞的惨烈战场和将士们奋勇杀敌的壮举。“宁作战死鬼,不做亡国奴!”,“拿下松山,还我国土!” 的悲壮口号,一次次在我耳边响起,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拜谒国殇墓园是我们这次采风活动的又一个重要内容。国殇,即为国捐躯的人。那里长眠着当年为攻克腾冲而牺牲的9168名我国抗日将士,和19名美国飞虎队将士。国殇墓园坐落于腾冲的来凤山西麓小团坡下,中缅公路北线西侧,旁有来凤寺、大盈江、叠水河等胜景环列,山水相连,环境幽静,整个墓园占地80余亩。园内建有陈列馆、忠烈祠、纪念塔、铜铸雕塑群等。国殇墓园芳草如茵,苍松翠柏,高大挺拔,庄严肃穆。我沿着台阶拾级而上,高高地屹立于山顶之上的“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立刻映入眼帘,纪念塔四周的山坡上整齐有序地排列着一块块石碑,上面刻着牺牲将士的名字。这些石碑有些风化了,石碑前有人献上黄色或白色的菊花,有的摆上水果祭品、有的祭上香火。我们采风团一些团友还特意在牺牲将士名录墙上洒上一杯杯美酒和献上一束束鮮花。我默默地读着看着,祟敬之情油然而生,并深深地在纪念碑前鞠了一躬。在刻有“碧血千秋”的国殇墓园正门墙上有不少年轻人在合影留念,在著名英雄人物李根源(爱国人士、国民党元老)、史迪威(美国驻中国战区参谋长)等铜铸塑像前也有不少游人留影。
尽管战火的烽烟早已散去,但那一件件,一幕幕英勇抗战的壮烈史迹,那一行行名垂青史的英雄名人,无不石破天惊,可歌可泣。如卫立煌将军,过去我只知道他曾担任过孙中山的贴身卫士,国共合作期间亲自访问过延安,坚持与共产党合作抗日,为此曾遭到撤职。由他担任总指挥的山西忻口战役,战斗异常激烈,历时一个多月,歼灭日军2万多人,战功赫赫,威震八方。为此卫立煌被朱德称为“在忻口战役中立下大功的民族英雄”。解放后卫立煌于1955年由香港回归祖国,落叶归根,他曾担任过全国政协常委,全国人大代表,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等职。可他,作为中国远征军最高司令官的另一面,是这次采风活动我才了解到的。卫立煌统帅远征军所向披靡,率部队打败盘踞于滇西和中缅边界的日军,收复了滇西,并与中国驻印军一起,打通了900多公里长的滇缅公路,为我国的抗日胜利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无愧于“中国抗日名将”这一称号。他曾被美国人誉为“常胜将军”,被日本军官称为“支那虎将”。时隔半个多世纪之后,让我重新认识了像卫立煌、张自忠、戴安澜等这样一些抗日名将,内心十分敬佩。
岁月沧桑,逝者如斯。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伟大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各项事业兴旺发达,综合国力日益强盛,经济发展总量在世界排名第二(仅次美国),我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此时此刻,我们将永远铭记为国捐躯的英雄们!没有他们的流血牺牲,不可能有今天安宁幸福的生活!
以史鉴今。人们常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可当今日本安倍政府及其右翼势力一点都不清醒,他们在篡改历史,否认历史,颠倒黑白。在教育、宣传等方面不断推卸战争责任,试图否认南京大屠杀,否认慰安妇等问题,美化侵略行为,甚至“拜鬼”,恶意制造“钓鱼岛”事件,故意挑起事端,一而再再而三地伤害中国和亚洲各国人民的感情。在日本的长崎和平公园里有一块中共前总书记胡耀邦所题写的“和平”碑,却多次被日本右翼分子用油柒污染。据有关方面统计,日本2015年国防预算高达421亿美金,创历史新高。目前,日本中学基本没有教给学生南京大屠杀等历史事实,日本人整体上不知道南京大屠杀。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不允许

日本右翼势力挑战二战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铁证如山,不容抵毁。
缅怀先烈,是为了激励前行。铭记历史,是为了警示未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从腾冲采风回来后,我想得最多的有两个问题,一是教育,二是发展。教育即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前些时间,香港著名演员赵雅芝说:“每当我经过天安门时,都有一种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她说得很好,说出了中国人的心声。可就这么一句话却遭到一些网友的吐糟。这说明一个问题,对下一代年轻人的教育任重道远。今后我们的教科书上要给学生关于抗日战争历史这方面的读本,要让他们都到抗日纪念馆去看看,让更多的人对那段苦难历史有深刻铭记,进一步了解我们国家的过去、现在和深入地思考未来,不要动不动就把自己国家说得一无是处。关于发展,即要发展好我国各项事业,要让中国强大起来,牢记“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坚定地跟着中国共产党走,朝着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奋勇前进。我坚信,我们祖国的明天会更加强大,更加美好!















和蟹斗争

220

主题

611

帖子

5174

积分

【茂名作家】版主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积分
5174

优秀斑竹勋章特殊贡献勋章原创先锋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5-3-23 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何火权





凭吊忠魂 铭记历史

凭吊忠魂 铭记历史
——滇西抗战实地采访的思考

     随茂名作家“重走抗战路——中国远征军抗战实地采访团”到云南畹町、腾冲等地采访回来,差不多又过了一个月了。这段时间以来,我在互联网上寻找,在书本上寻找,在电视片中寻找,在阅读相关中国远征军、以及腾冲抗战的史料,特别在网上观看了中央电视台在11月底播出的电视专题片《腾冲,腾冲》,观看电视连续剧《中国远征军》,想了解更多一些有关中国远征军的历史,一方面是积累史料,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是为了寻找灵感,积聚写作的热情。平时外出,即便是多壮丽的名山大川,多有名的旅游景观,我都很少写游记之类的文章,因为我觉得,写得再好,也比不上人家景点的解说词。要写,就一定要写出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见解、自己的感悟来,但这又不是游记了。但这次到云南滇西却不同,这不是一次游览,而是一次抗战实地采访,去之前就有明确的目的,就是了解中国远征军,了解滇西抗战史。可以说,是一次重温沉重抗战历史的追思之旅,是一次扩大知识面,了解更多有关中国远征军抗战历史的拓展之旅,更是在抗战胜利70周年就要到来之际,通过抗战实地采访,让自己受到一次深刻爱国主义教育之旅。现在,想把在旅途中的见闻,实地采访的所历所感,更多的是把后来翻阅史料所思所想的内容写下来,凭吊为抗战牺牲的远征军将士的忠魂,以铭记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云南,又称七彩云南,有很多关于云南的传奇故事和美丽的传说,有很多赞扬彩云之南的颂歌。这里是全国著名的旅游之乡,如西双版纳、丽江、泸沽湖、玉龙雪山、香格里拉、还有滇池、洱海、石林等等,这些旅游景区,总被人们津津乐道。但非常遗憾的是,我竟然从来没有踏足过云南。对云南的了解,仅限于书本的阅读和电影、电视上知道的那一鳞半爪。如从电影《阿诗玛》中知道了云南石林,从金庸的小说《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中,了解更多关于大理国的传奇故事。“东邪西毒”、“北丐南帝”,那个“南帝”一灯大师,正是大理国皇帝出家,一指禅的神功,大大的神奇;还有《天龙八部》中段誉的凌波微步,也非常精彩。云南,那是出神奇大侠、出英雄的地方,由此,而一直心向往之。
一个从来没有到过云南的人,第一次踏上云南的土地,却不是去游览那些美丽的如西双版纳、玉龙雪山的景点,也不是去洱海,去寻访古大理国的传奇故事。而是沿着“滇缅公路”的方向,从昆明一路向西,向西……由于行车速度较慢,从昆明到芒市,本来六百多公里的旅程,却走了很长的时间。途中,导游小李在介绍云南的相关风土人情、沿途相关风景时,重点讲了“滇缅公路”,讲了当年云南省主席龙云,用鸡毛信加手铐的方式,命令沿途30个县的县长动员民工20多万人,在短短的9个月时间里,便修通了这条连接缅甸和中国的公路,让援华的物资,通过滇缅公路源源不断地运到内地,有力地支持了全国的抗战。这条抗战时期最重要的公路,虽然之前也有所了解,但对其修路的背景,对这条公路于抗战的重要意义,真是知之不多。云南省主席龙云用鸡毛信的形式催促沿路县长督促民工修路,也是第一次听闻。或者,真是要身临其境,到实地来,才知道得更多一些啊!
旅游大巴到保山地段时,导游又说起了杨善洲的故事,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后,回家乡带领乡亲们值树造林,绿化荒山,后来把价值数亿元的林场,无偿地捐献给国家,电影《杨善洲》讲的正是这位平凡而又不平常的老共产党员的故事。云南、滇西,那是出英雄人物的地方啊!记得也是在这段路上,小李还讲了一段唐朝将军邓子龙率军征讨云南的故事,还念了邓子龙写的一首诗,“唐将南征拟捷文,谁怜枯骨卧黄昏。惟有苍山公道雪,年年飘白吊忠魂。”小李在念邓子龙这首诗的时候,我心念一动,便要求她念得慢一点,用手机的记事本记了下来。并一再寻吟“唯有苍山公道雪,年年飘白吊忠魂”,在心中想着,我们这次到云南,到腾冲,将要去凭吊的“国殇墓园”,埋在那里的远征军将士,再也不会靠年年飘落的公道雪,来告慰忠魂吧?我想,或者有一段时间是这样,但现在,肯定不会了,而且当今时代一定不会!
经过一天14多个小时的车程,从昆明到达德宏州的芒市。到达芒市时,已是晚上9点多钟,作协采访团跟德宏州文联、芒市作协的领导和作家们进行了短暂的交流。德宏州文联主席沙政成赠送了两本近期的《德宏文艺》给我,我从这两本杂志可以多点了解滇西文艺情况,更从中了解多一些当地的风土人情。这两本杂志一路陪着我的整个旅程,还一直带回到茂名来。


畹町桥,隔河与缅甸相邻。“畹町”系傣语音译,意为“太阳当顶”,所以人们喜欢把畹町叫做“太阳当顶的地方”。这座桥是中缅交界的友谊之桥。在和平的年代,来到这座桥头,对面的缅甸边防站、山头、民居及来往的行人清晰可见。中缅仅隔着一条只有十多米宽的河。桥也很短,谈不上雄伟壮丽。但我们争先恐后地在畹町桥上照相留念。大家都知道,这座桥,虽然普通,却有着不同寻常的历史,特别在抗日战争时期,承载着很多很多不寻常的故事,更是承载着抗战时期不可磨灭的贡献及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封锁了中国所有的出海口,滇缅公路成了国际反法西斯阵营援助中国战略物资的唯一陆上通道,畹町就成了中美英三国盟军的大本营,物资的集散地,每天有成百上千辆军车从这里将物资运往内地。十万中国远征军,当年就是跨过这座桥,开始了金戈铁马,异常艰苦卓绝,又荡气回肠的征战,留给后人很多、很多的思考和感触。
中国远征军的故事,史料很多,我还没有来得及细看,仅是通过电影《畹町桥》、电视剧《中国远征军》及海男著的《国有殇》等来了解这段历史。虽然影视剧有虚构,但其历史,其情节,大体上都是依据真实的史料来改编的。很多篇章,很多故事,可歌可泣,感人肺腑。其中戴安澜率领的200师和孙立人率领的新38师,他们的无畏,他们的英勇,以及他们立下的功勋,更为后人称道,并一直被人们传扬着,歌颂着。
戴安澜将军率领第200师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当年,戴安澜将军和他的将士,就是跨过这座畹町桥,奔赴抗日前线。在征战路上,将军赋诗《七律 226;远 征》“万里旌旗耀眼开,王师出境岛夷催。扬鞭遥指花如许,诸葛前身今又来。策马奔车走八荒,远征功业迈秦皇。澄清宇宙安黎庶,先挽长弓射夕阳。”诗写得豪迈、激情,表达了全体中国远征军抗击日军(岛夷)义愤心情和视死如归的抗战决心,抒发了让天下太平,使天下百姓安定的情怀。率军取得同古会战(歼敌五千余,而日军兵力4倍于戴部)、收复棠吉等战功。同古会战,以及后来翻越野人山回国等情节,都非常惊险,非常惨烈,非常感人!在远征军失利,在面对有可能被围歼的严峻形势,师长戴安澜率先立下遗嘱:“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以参谋长代之;参谋长战死,以副参谋长代之;副参谋长战死,以团长代之。”这是以身许国,视死如归的铮铮铁骨,血战到底的英雄壮志和慷慨赴难的决心,足以感天地,泣鬼神!
观看电视连续剧《中国远征军》,看到这一段时,在内心翻涌着波涛,为远征军将士的英勇顽强,为戴安澜将军的英雄壮举所感动。远征军将士远征缅甸,目的就是为了保证缅甸不落入日寇之手,以保证滇缅公路的畅通,保证援华物资可以源源不断地运到中国来,以支持全国的抗战。远征军是为国家,为民族而战。将军要求官兵们“不贪财,不怕死,爱百姓,爱国家”。在面对民族危亡,面对侵略者,我们的远征军将士,是那样英勇不屈,是那样同仇敌忾!他们牺牲为民族,战死为国家,是一样可敬、可爱、可亲的热血男儿!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牺牲将士56000余名,第二次入缅作战,牺牲将士18000余名。他们为着保家卫国,血洒异域,成就了中国远征军的威名。一代名将戴安澜将军1942年5月18日在郎科地区指挥突围战斗中负重伤,26日下午5时40分在缅北茅邦村殉国。后被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中将,抗战胜利后追认为革命烈士。蒋中正的挽联:“虎头食肉负雄姿,看万里长征,与敌周旋欣不忝;马革裹尸酹壮志,惜大勋未集,虚予期望痛何如?”。毛泽东赋诗“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同时得到国共两党最高领袖的挽联和赋诗肯定,这在中国抗战史上不多见。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将军评价戴安澜“立功异域扬大汉声威的第一人。”2014年9月,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民政部公布了第一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国民革命军第5军200师师长戴安澜赫然入录,将军不朽!
孙立人师长率领的新编38师,在仁安羌以不足1000人的兵力,击败了近3000人的日军,救出了7000多被围困的英军。这次仁安羌大捷,写就了中国远征军的传奇,也成就了孙立人的军声、威名。后来,孙立人基于救援英军的卓越战功,荣获了“英帝国司令”勋章和美国的丰功勋章。电视连续剧《中国远征军》除了必要的几个为了剧情的需要而塑造的韩绍功、谢孝彰、大秦、杨文等人物外,其实主角就是戴安澜、孙立人、史迪威及张问德。而刻划孙立人智勇双全的大将风度,指挥若定的形象更加突出,更为丰满。
站在畹町桥头,回望70多年前的悲壮历史,滚滚的历史风烟虽然已经远去,但是,对于中国远征军的故事,对于滇西抗战的故事,以及对那一段历史功绩的宣传和肯定,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如果不是这次到了畹町,为着写这篇文章,我还不知道曾有一部电影《畹町桥》,这也是在网上搜索时意外发现的。这部电影以这座饱含历史意蕴的畹町桥来命名,以一名远征军连长与当地傣族姑娘的世纪爱情为线索,时间跨度70多年。站立在桥头的远征军老兵上官清,在垂暮之年,从缅甸回到桥这边来,寻找当年连长的情人,虽然连长已在远征中牺牲,长眠异域,但诺言还在,信物还在,即使时间过得多长,依然要回来践约。电影拍得很抒情,很动人。实际上,就是通过一个远征军老兵的回忆,来写这段历史,写这段遭遇。70多年了,我们现在再提起,再宣传,虽然是迟了点,但仍可以告慰很多很多人,包括还健在的远征军老兵,包括远征军的亲属。还有更多的是对这一段历史的评述,让更多人知道:中国远征军是具有英雄传奇色彩的抗日部队;中国远征军将士的功绩与日月同辉!


山之上,国有殇!
这次滇西抗战实地采访,我们重点要参观的地方是“滇西抗战纪念馆”,而最要做的,是到腾冲国殇墓园凭吊忠魂,告慰英烈,以铭记历史,更好宣传这段感人的抗战历史!
腾冲,曾被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称为“极边第一城”。日军攻占缅甸之后,很快便进入滇西,占领了腾冲、龙陵,远征军及时炸掉了怒江上的通惠桥,阻断了日军的进攻。本来是大后方的滇西,却成了抗日的最前线。围绕着滇西的抗战,围绕着收复腾冲、龙陵,发生着一段段悲壮的故事。因为在抗战将胜利时腾冲人民建起了“国殇墓园”,近年,又建起了“滇西抗战纪念馆”,令腾冲名声雀起,影响渐大,很多游客为着缅怀远征军,为着凭吊英魂,不远千里、万里,从全国各地,从世界各地来到腾冲,让腾冲更为世人所知,为世人所敬仰。
叠水河瀑布声逐渐远去,我们在下午4点多来到了腾冲叠水河畔的“滇西抗战纪念馆”和国殇墓园。纪念馆是在2013年8月15日建成开馆的。走进展厅,一个金色的巨大雕像首先出现,雕像的主角,是一位当地居民、一位远征军士兵和一名美国士兵,象征着民众后勤保障、军队的主力作用和盟军强大支援这3股力量,是滇西抗战胜利的基础。而在雕像旁边,则是中国远征军使用过的各式各样的头盔,嵌满了四周的墙,给人一种震撼感。展厅分为抗战后方、御敌前线、怒江对峙、绝地反攻、逐寇出境、老兵不死、祈愿和平七个部分,展示文物18000多件,图片1500多张,是当前国内记录滇西抗战历史最权威,实物最多的纪念馆之一。参观的时间并不充足,仅仅是浏览,看到那一件件实物、一段段影像、一幅幅图片,足可以把人拉回到那个“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战争年代,历史因此变得可感、可触。
展厅里有一根被称为是“镇馆之宝”的拐杖,那时当年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送给腾冲抗日老县长张问德的拐杖。张老县长伫着这根拐杖8上高黎贡山,以60多岁高年龄为抗日奔走呼告。后来,我从海男著的《国有殇》一书中,读到腾冲沦陷之后,一些地方官吏弃城而逃,这时因病辞职回家休养的老县长张问德,带着花甲年华来到抗战舞台,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的抗战事迹。其中,最动人,最能体现他的民族气节的《答田岛书》,就是今天读来,依然那样回肠荡气,那样富于中国汉语的韵律和奥妙。这封信,张问德老先生以他的忧痛和义愤,发出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人性和尊严的拷问,成就了《答田岛书》的传奇。海男在书中说:“这是一封可以朗诵也可以默念的书文,字里行间洋溢着62岁的张问德置身于这舞台的忧患和追问,……很多人无法在危机四伏的时刻写出《答田岛书》这样的书文,所以,《答田岛书》是唯一的,张问德这样的腾冲县长也是唯一的。”我在拐杖前站立良久,以表达对这位老县长的敬仰。我想,这也是人因物名,物因人重,这根拐杖,能成为“镇馆之宝” 的来由吧!
据紧邻着纪念馆的是国殇墓园。1944年5月,远征军以二十集团军6个师的兵力实施腾冲反攻战。腾冲城是滇西最坚固的城池,兼有来凤山作为屏障,两地互为依托。日军经过两年多的据守,在两地筑有坚固工事及堡垒群,准备了充足的粮弹。据统计,从1944年5月11日远征军20集团军强渡怒江至9月14日攻克腾冲城,历时127天,所历大小战役达40余次,毙敌6000余名,国军第二十集团军共阵亡9168人,最终收复了腾冲,使腾冲成为滇西最早光复的县城。在战役结束后,时任国民政府委员兼云贵监察使的李根源倡议兴建陵园以祭悼国军阵亡将士。此后在印度华侨的援助下开始修建墓园,于1945年7月7日正式落成。李根源根据《楚辞》中的“国殇”一篇,为之起名为“国殇墓园”。
我来到了国殇墓园,来到了这座目前中国规模最大、保存也最完整的抗战时期正面战场阵亡将士纪念陵园。这次实地采访就要凭吊的远征军将士的英魂,感受那段悲壮的收复腾冲城的惨烈,铭记那段抗战可歌可泣的历史。
墓园的大门为八字形古式门楼,门额镶有李根源所书“国殇墓园”四个大字。我怀着沉重的心情来到这里,这时已近黄昏,在斜阳的照射下,拾级而上,凭吊长眠于此的近万名远征军忠魂,瞻仰收录了10多万名中国远征军名录墙,那种历史震撼感,那种对抗战历史产生的崇高感,那种对先烈们的崇敬之情,由然而生!在墓前,在中国远征军名录墙下,来凭吊的人献上了束束黄色的菊花。茂名市作协主席晓音、作协副主席、秘书长吴小英,她们庄重地分别献上了一束菊花,这寄托着茂名市作协领导、也寄托着我们采风团成员对远征军将士的哀思和凭吊缅怀之情。同伴邱宏早有准备,带来了一瓶白酒,一包香烟,他把烟盒打开放在拜台上,把白酒奠在远征军的名录墙下。一束花、一包烟、一瓶酒,虽则普通,但却寄托着后来人对远征军厚重的情感,表达了普通国人对远征军的仰慕、崇敬、缅怀之情!
国殇墓园可说是腾冲军民以鲜血写成的一部活的史书,9168名牺牲者,以可贵的生命谱成了书内的爱国篇章。可是,这部历史的血书,不单单属于腾冲的。它是属于全世界、全人类的。
为民族,为国家而战的远征军将士们,人民没有忘记你们,国家没有忘记你们。我之前曾担心的远征军将士的忠魂,是否也象那唐朝南征军一样,“谁怜枯骨卧黄昏”,要靠“苍山”雪“年年飘白吊忠魂”。这种担心,现在看来,完全是多余的。那络绎不绝的参观人群,那一束束拜祭的鲜花,便是最好的证明。据介绍,自2013年8月份以来到2014年9月初,仅一年时间,滇西抗战纪念馆和国殇墓园已经接待参观凭吊的游客就有104万余人次。茂名作家采访团,也成为了众多的到这里凭吊英烈,感悟历史的一员。相信在今年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时候,来这里参观、缅怀、凭吊的人会更多、更多……
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5年新年贺词中,回顾2014年工作时,有这样一段话:“这一年,我们通过立法确定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举行了隆重活动。对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人们,不管时代怎样变化,我们都要永远铭记他们的牺牲和奉献。”这应是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定下了基调。抗日战争是民族的抗战,是国家的抗战,包括八路军、新四军、抗日游击队,以及在正面战场上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国民革命军正规军部队,当然也包括中国远征军在内的全体所有的抗战军民,他们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立下的功勋,为抗战胜利作出的牺牲和奉献,永远不会磨灭,一定永远被后人缅怀和铭记!
中国远征军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中!
和蟹斗争

220

主题

611

帖子

5174

积分

【茂名作家】版主

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Rank: 19

积分
5174

优秀斑竹勋章特殊贡献勋章原创先锋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5-3-23 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吴 菡







为了忘却的纪念

为了忘却的纪念


近几年,随着一些抗战史实的开放,关于滇西抗战,我断断续续的从一些抗战史料和老兵回忆录中有了些碎片式了解,直到去年无意中看到凤凰卫视的节目,才对这段悲壮的抗战史有了一个较完整的印象,并记住了云南边城腾冲。去年,读孙春龙所著《异域1945》,看到许多普通民间人士为幸存的中国远征军老兵所做的努力,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在感动的同时,也对这段历史非常好奇,于是,在去年12月初,我参加茂名作家“重走抗战路——滇西抗战实地采访团”到腾冲探寻滇缅抗战最为惨烈的一页。   
  采访团12月5日晚从茂名出发,6日下午抵达昆明,第二天,足足坐了16个小时的车,经安宁、楚雄、大理、保山、龙陵到达芒市。当晚与德宏州、芒市作协一起座谈,在感受到当地作家热情的同时,也感受到这段抗战史留给这座城市,这里的人们无法忘却的记忆。
沿着滇缅公路,我们从瑞丽的畹町桥开始了对滇西抗战的探寻和采访。在腾冲县和顺镇我们怀着无比沉重的心情步入滇缅抗战博物馆,馆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司令部的旧址,二十集团军是当时反攻腾冲的主力部队。馆徽是两个和平鸽,据说是一个美国士兵在战火停息的间隙用机枪的弹壳做的。
当地人告诉我们,抗战博物馆建于2005年,是目前我国第一个民间投资、民间收藏的抗战博物馆。展品全是民间收藏家段生馗先生20多年收集和保存的抗战文物,馆内分山河破碎、悲壮远征、沦陷岁月、剑扫烽烟、日月重光五个部分,通过老照片、纪录片、史实资料、油画、连环画、馆藏文物等真实再现了那段悲壮的历史。解说员告诉我们,2013年8月这里的大多数文物已搬到腾冲县的滇西抗战纪念馆了,这是我们下一站要去的地方。
1942年,为了切断国际援华物资的唯一通道——滇缅公路,日军从东南亚反抄中国大后方,企图攻占云南、威胁重庆。5月,日寇铁蹄踏入滇西,腾冲沦陷。5月5日,中国军队及时炸毁了怒江上的惠通桥,才将沿滇缅公路进犯的日军阻击在怒江西岸,从此,两军在怒江东西两岸对峙长达两年。1944年5月,为策应中、英、印联军对缅北日军的反攻,重新打通滇缅公路,收复怒江以西失地,据守怒江东岸的中国远征军发起了滇西反攻战役,以二十集团军6个师的兵力实施光复腾冲之战。从1944年5月11日二十集团军强渡怒江至9月14日攻克腾冲城,历时127天,所历大小战役40余次,击毙日敌6000余名,第二十集团军共阵亡9168人,最终收复了腾冲,使腾冲成为滇西最早光复的县城。这场战争使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历经500多年的腾冲古城无一所完整的房屋,无一棵没被炮火烧焦的树木。 
了解这段历史的人,只要一踏进滇西抗战纪念馆,就会被大厅墙壁上排列的1000顶不同制式的钢盔所震撼,有的上边还有明显的弹痕。大厅地面上标注着一连串数字:1937年7月7日、1942年5月、1945年8月15日……随着脚步的移动,时间把你拉回到那个“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战争年代……
“这是日军当时做细菌实验的器材,腾冲有不少村民死于日军细菌弹……”
   “这是日军活体解剖用的手术台,绑在上面的人还是活着的啊……”
   “这段视频记录了日军残忍地将无辜村民投进桶里的沸水中,桶底还有火在烧……”
几乎每一件物品都有一段令人心酸泪下的故事,令人发指的血腥屠杀,令人敬佩的杀敌气概。
纪念馆以实物、影像、图片等史料分7个展厅展示这场战争的开端到结束。据馆内资料介绍,馆藏各类抗战文物8.7万件,展出文物12000件,图片1500张。
历史可触可感,如身临其境,每到一处,听到的看到的那些中国军人浴血奋战的英勇让人热血沸腾、充满崇敬,而日军的残暴,人民的苦难让你悲愤到泪水涌出,心痛到无法呼吸。有些残害中国人的图片让你不敢目睹,甚至不想再往下看,怕自己的心脏承受不住这份沉重和痛,那些日本人哪里是人,简直就是地狱魔鬼,那一刻你就只想拿起枪和刀和他们死拼。
从纪念馆走出来,我长长地呼了一口气,我久久地仰望蓝天,深深地呼吸着自由新鲜空气,看着街上疾驰的车慢走的人,你会庆幸自己生活在这自由和平的年代,却是无数英勇的战士用鲜血换来的,而重新审视自己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作为纪念馆附属建筑,一面中国远征军的名录墙静静矗立在纪念馆的侧面——103141名中国远征军的名字被镌刻在上面,留给后人永久缅怀。我站在名录墙前很想向他们敬一个军礼。但我不是军人,我唯有送上一支菊花向他们表达我无限的敬仰。
名录墙再过去是一座“国殇墓园”,这是为纪念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攻克腾冲战斗中阵亡将士而建的,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也最完整的抗战时期正面战场阵亡将士纪念陵园。
   国殇墓园建于1945年7月7日,占地88亩,文革期间历经劫难,毁坏殆尽,现今所见为1985年重建。走进墓园让人觉得寂静清幽。门楼正中刻有蓝色繁体的“国殇墓园”,为辛亥革命元老、腾冲爱国人士李根源先生取屈原《国殇》之篇名以题,周围是传统陵园风格的水墨画,八字形大门两边有圆形“入云龙”和“下山虎”画饰。  
   进门的甬道直达忠烈祠。两侧绿草如茵,四周松柏苍翠,林木掩映,庇护着这里的英灵。忠烈祠两边草地上是雕塑群,刻录了当年腾冲抗战的人物故事,如史迪威与陈纳德、李根源、修筑滇缅公路、救治伤员、打击日寇、小战士等等。一座雕像就是一段历史,无声诉说着当年血与火的岁月。   
在“饿死不吃军粮”雕塑前,我久久伫立,那种激荡如潮水般汹涌澎湃。一位腾冲小脚妇女无力地倒在口袋上,已经死去,胳膊仍然紧紧护住军粮。碑文里写道,这名妇女翻山越岭护送军粮,因为缺衣少食,饿死途中,而袋中军粮颗粒未少。我不知道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着她,宁可饿死也不愿动用一粒军粮,却明白正是因为滇西军民的这种精神,才使持续42天的腾冲攻城战役取得全面胜利。
在这几十场大小战役中,腾冲人民是功不可没的。从1944年远征军开始反攻时,抗日县政府便发动46000多民工,运送弹药粮秣,抢修桥梁公路,当向导、救伤员、搞侦察。连老弱妇孺也没有闲着,运送60万斤军粮的任务,都由他们完成,前后仅用了不到6天时间,远征军及美军官兵都赞叹说这真是“空前罕见”。在军粮供应不上时,当地民众宁可自己不食或少食,也要将煮好的饭菜,冒着枪林弹雨送到前线。抗日将领卫立煌在回忆当年时感慨地说:反攻腾冲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半由于将士用命力摧强寇;半由于腾冲民众大力支援之功。
再看“雷打树下”,一位满清遗老装束的老人,背靠松树席地而坐,双目怒望远方。他叫寸大进,前清腾越守备,当时已88岁高龄,面对日寇入侵,深恨自己无力杀贼,又不愿做亡国奴,忧愤交加,于落倚坪一棵老松树下绝食七天七夜而亡,死不瞑目,这又是什么样的民族气节啊?他的儿子寸性奇,是抗日名将,率部在中条山与日寇血战,因寡不敌众,自杀殉国,忠臣良将,
                                            (毛泽东诗悼远征军将领戴安澜)
满门英烈,彪炳千古! 
最让人心碎的是小战士雕像了,不过15岁的孩子,满脸稚气,乐观自信,不合身的军服穿在身上都长到膝盖去了。这个年龄应该在学校读书,在父母身边宠着,或者和小朋友一起玩耍。可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战火夺去了他的双亲,烧毁了他的家园,他瘦小稚嫩的肩膀也要担负着保家卫国的重任和使命,怎不让人唏嘘。
循甬道前行,忠烈祠前土墙上有蒋介石题李根源书“碧血千秋”四字,再沿两侧石级上去就是忠烈祠了,上檐有蒋介石所题“河岳英灵”匾额,回廊有李根源之“告滇西父老书”、 腾冲“抗日县长”张问德之“答田岛书”、腾冲县国殇墓园修复委员会所立“国殇之歌”等碑刻。祠内正面为孙中山像及遗嘱,两侧墙体嵌阵亡将士题名碑石,共9618人。     
  再往后是一座圆锥形小山包。山脚左侧有滇缅抗战盟军阵亡将士纪念碑19块,正中是于右任手书“天地正气”石刻,右侧依次有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抗日阵亡将士墓、寸性奇将军墓等。  
  沿石级而上达山顶,可见10米高的阵亡将士纪念塔,如一把利剑,直插云霄。塔名是二十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所题,塔基正面刻有 “民族英雄”四个大字,背侧面是腾冲抗战纪要铭文。塔周围布满密集整齐的小石碑,按军阶大小自上而下排列,碑文简单到只刻有阵亡将士的姓名和军衔,整个烈士冢共立墓碑3346块,其中包括战死的援华美军人员。  
这是一座为了纪念一支军队的墓园。整洁、肃穆,一个个、一列列,数千座墓碑,按照军队的序列,像战斗打响前夕严阵以待的部队,一旦号角吹起,就会马上跃起冲锋陷阵。
腾冲之役,是中国军队第一次收复自己领土的反攻战,是长达127天的“焦土之战”,你无法用文字描述它的惨烈悲壮,只知道,在寸土必争的胜利中,倒下了九千多将士的血肉之躯。九千多的赤诚之子呀!站起来,是一片直逼苍穹的森林;倒下去,也是一片地动山摇的回向!历史在这里以如此震撼的方式展示,令每一个到来的人都肃然起敬。
有一首为他们而写的诗,尽管略显粗糙却是真情实感,读后令人心生酸楚:
从没见过╱那么多墓碑在一起╱密密麻麻╱遍布山冈╱一个挨着一个╱一个跟着一个╱亲密沉默从容╱ 每一块石碑╱都有一个名字和军衔╱一个挨着一个╱一个跟着一个╱像肃立的军列
等候的集结号吹响——╱少尉宋庆林╱到——╱中士周正坤╱到——╱一等兵林子云╱到——╱上等兵王少安╱到——
每一个清晨╱声音穿越雾霭╱响彻云霄╱那一刻╱满城的人肃立静听……
墓碑很小,色泽斑驳,有青苔的痕迹,上面的字迹有的模糊了,有的很清晰,“少尉排长龚楚良”,“中士班长陈泽民”,“上等兵李春山”……都是些很普通的名字,当手轻轻触摸到碑面,粗糙而冰凉的感觉,心头一震,泪水夺眶而出。一个个真实的名字,如真人般鲜活生动,带着乡土的气息青春的热血,穿过长长的岁月就这么一直紧密地互相靠近。
一阵风迎面而来,有点森然。刚刚还是蓝天白云,不知怎么就一下子阴沉下来。听说,这里背靠着有名的高黎贡山,气候瞬息多变。这里的人们流传有一种说法:每当风雨交加电闪雷鸣之际,高黎贡山的苍茫云天之上,会突然出现千军万马呐喊嘶杀的声音,令人惊心动魄。我是相信这样的传说的,这块土地承负的那段历史太沉重太惨烈太悲壮,令这里的人们从不会忘记,也不敢忘记。也正是这里的人们,使这座庄严宁静的墓园,得以穿越了漫长的岁月而存留下来,等来了今天,等来了像我们一样满怀敬仰从远方而来的人,许许多多的人。
阳光从周围茂盛的树荫里洒落下来,打在一个个小小的小墓碑上,在光
影明暗的变化里,让人顿起苍凉悲壮之意。整齐排列的墓碑似等待命令的士兵,70年前,他们还是血气方刚的勇士,在捍卫国土的完整和民族尊严的时刻血染疆土,永远躺在了这里。滇西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辉煌一页,英勇顽强的滇西人民与中国远征军将士、爱国华人华侨一道并肩战斗,以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历史不能遗忘,也不该遗忘,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不屈的斗争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怀念。







和蟹斗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客服:0668-2886677QQ:75281068|大茂微博|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大茂名网 ( 粤ICP备18149867号 )茂名市大茂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4-4-20 16:41 , Processed in 0.079256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