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茂名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295|回复: 6

[散文] 走进南雄,向历史致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7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陆,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用户注册

x
走进南雄,向历史致敬
向梅芳
很早的时候,一位与韶关渊源颇深的朋友就对我说“你应该去南雄走走,在广东,最值得去的地方是韶关,最富有旅游资源的是韶关,因为那里仅唐代名相张九龄就够挖掘好多东西出……韶关的南雄更是一个极富历史感的地方……”这让我很早就在心里有了一种莫名的向往。
没想到我走进韶关的第一站,果然就是南雄。而到达南雄后第一个去的地方,是流传着太多传奇的梅关古道……
一、 在梅关古道,一个人静静行走
在这里,我只想一个人静静地行走。
梅关古道在梅岭。梅岭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诗作“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中的“五岭”之一,在江西被称作大庾岭,在广东被称为梅岭。
据传,梅岭之名最初的由来,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一位叫梅涓的将军。
自古以来,岭南地区因为五岭的阻隔,经济文化都远远落后于中原地区,被视为“蛮荒之地”,也成为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贬官和囚徒的流放之地,和中原势力难以染指的地方。
即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称帝的秦始皇,在发动平定南粤的战争之前,专门开通了这条沟通中原的通道——当时的这条通道大约只有不到现在的五分之一宽吧,以运输粮草,最终庞大的秦朝军队还是被那位梅涓将军阻隔于梅岭之北。为了纪念梅涓将军的破秦有功和他兴盛岭南的贤德,岭南百姓将这座原本叫台岭的山,更名为梅岭,并遍植梅花。
我没有见到梅岭的梅花,但我见到了已经两千多岁高龄依然婀娜多姿的梅树。
同行的人们一路聊着与梅岭有关的,说不完的话题。唯有我沿着寂寞的古梅树的影子孑然独行。
我是能体会梅树的寂寞的。因为这里曾经有过太多的喧嚣。
梅岭以梅著称于世,自秦以来两千多年的岁月里,那些梅花盛开的时节,梅树曾经历的辉煌与荣光,绝不是一般的繁华可以形容的。
经得起辉煌时的灿烂,就经得起辉煌过后的寂寥。
远离人群,沿着沧桑的古道前行。我的脚印叠在张九龄的脚印之上,叠在苏东坡的脚印之上,叠在无数因各种原因远离中原奔赴至此的迁徙者的脚印之上,叠在无数历史名人、富商巨贾的脚印之上,叠在毛泽东、朱德的脚印之上,叠在陈毅、项英的脚印之上……
终于,我在一棵千年老梅树下停了下来。
不是为了歇息,而是以一种静默和遥想的方式,向梅岭、向梅关古道的曾经致敬,向人类为了过上更理想的生活辗转迁徙的历史致敬。
恍惚中,我的耳畔响起了哒哒的马蹄声和粼粼的车轮声。风尘仆仆的张九龄和他美丽坚贞的夫人,穿越时光从我身旁匆匆而过,他们为了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不辞艰辛,甚至舍弃生命,开辟这条跨越南北,沟通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最快捷的陆上通道的种种艰险情景,仿佛浮现眼前。
禅宗南派创始人六祖惠能逃亡至此,在这里脱险的故事,苏东坡为了感恩,两次题赠卖酒老翁,留下无数佳话的传奇,孙中山领导的北伐军两次从这里进入江西的誓师场景等等,如同电影里的蒙太奇镜头,自我的脑海一一闪过。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写下气壮山河的《梅岭三章》的陈毅元帅,与他的那些为了为人类寻找最合理的社会秩序和生存环境而抛头颅洒热血的战友们一起,曾经在这里留下多少充满悲欢离合的可歌可泣的故事!
说不完道不尽的梅岭啊,留下太多太多让人欲说还休的传奇了。
告别古梅树,我继续向着梅关前行。
终于站在“一关隔断南北天”的梅关。我一脚踩在广东的土地上,一脚踩在江西的土地上,只觉视野豁然开阔了不少,而刚才都还有些奥热的风,也陡然添了森然的凉意。
举目四望,天,那么高,那么远。太阳那么无拘无束。山谷,还有远处的城镇,都那么安然静谧。
回首来时的路,青山无语,绿树无声,唯见古道寂寂,梅树依依。

爱上大茂名,喜当大猫友,吃喝玩乐事,天天乐开怀!
 楼主| 发表于 2016-1-7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感恩的古巷,永远的故乡


这里曾经有过怎样的刀光剑影和儿女情长?或者耕读家风和状元诗篇?
“黄花满地缀珠玑,广府人称是故居”。早在唐代的时候,这里便已是南北通途。一千多年来,这里一直是中华民族拓展南疆的聚居地,和众多广府人及海外华人的发祥地,是中原和岭南文化的交汇处。
如今的珠玑,巷道两旁民宅宗祠林立,一屋一祠堂,房门常年敞开,门前都大大地张贴着住户的姓氏,屋内的守居人往往都上了年纪……这里是每个寻根问祖的广府人必到探访之地。
我不是来寻根的。在古巷乡亲手中那些介绍各个姓氏的小册子中间,也没有找到自己的姓氏。
可当我沿着那条通往梅关的鹅卵石路前行的时候,依然感受到了属于“故乡”的气息。
然而,这条历经千年的古巷,真正打动我心的并不是他的古老,或者曾经衍生的人间传奇,而是两个在古巷代代相传的感恩故事。
梁武帝萧衍的长子、梁朝的“昭明太子”萧统,为了救治百姓染上疫病,在五月初五端午节那天病逝了。为了纪念这位心地仁慈为民消灾的太子,从宋朝的时候开始,南雄的百姓每年端午节的时候都会举行隆重的“太子菩萨大巡游”。而且在很长一段岁月里,当别的地方的百姓吃粽子过端午的时候,南雄的百姓都是抬着太子菩萨像从五月初五游到五月十八。为什么要巡游这么久呢?因为五月初五是萧统病逝的日子,而他去世的时候正好十八岁。这个长达近半个月的时间段,正好寓意着“太子菩萨,年年十八”。一千多年过去了,今天的珠玑巷仍然保留着这一传统,只是时间上缩短至端午节一天。这是南雄人最重要的民俗节庆活动之一。每一年的“太子菩萨巡游”的庆典都异常热闹,仪式的队伍排得很长,队伍中段的乡亲们抬着被请下来的太子菩萨像,前面一人扛着由稻草扎成的旱龙,后面跟着一群青壮年。整条龙船队于午时出游,一边前行一边高唱龙船歌,一人带头领唱,众人唱和,还一路放着鞭炮。当巡游的队伍经过村民家门口时,每户人家都会有人出来在旱龙身上插上一炷香,再从随行担夫的大桶里舀上一杯雄黄酒和一杯土法冲泡的凉茶喝下去,以祈求下一年里会幸福安康无病无灾。这种巡游不是我们在别处常常看到的商业化的民俗作秀,而是一种真正的民俗生活状态,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包括老人和小孩,他们的表情和动作,自始至终都充满了让人感动的真挚之情。
另一个感恩故事则与一位宋朝后宫的妃子有关:
宋度宗的时候,元兵大举南侵,奸臣贾似道当道,军队在朝廷主战派与求和派的较量中节节败退,百姓流离失所,四处逃难。国难当头之际,胡贵妃的父亲站了出来,成为朝廷主战派的首领。无奈大宋王朝气数将尽,贵妃之父最终成了奸臣的阶下囚,胡贵妃也受牵连被皇帝贬出宫并被令削发为尼。但是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贾似道忌惮皇帝对一位美丽女人的宠爱,意欲对胡家斩草除根。削发为尼的胡妃在宫人的帮助下仓皇出逃,最后不得不扮成乞丐一路向南逃亡。就在胡贵妃濒临绝境意欲投河自尽之际,被碰巧运粮进京的南雄富商黄贮万救下。黄贮万见胡妃虽然衣衫褴褛,但难掩其艳丽动人,遂将胡妃带回自己的老家珠玑巷。胡妃从此改名换姓在珠玑巷住了下来,不久便嫁给了自己的救命恩人,与黄姓富商过起了男主外女主内的幸福日子。这位获得新生的皇妃,不仅美丽聪慧,而且心地善良平易近人,对珠玑巷的百姓更是关爱有加,无数次以自己的聪明才智救人于危难之际。然而好景不长,皇帝想念胡妃,想将她接回宫的时候,却发现胡妃已经不在尼姑庵了。疑惧盛怒之下敕令兵部行文各省寻找。兵部将领张英贵在各地寻找了一年多的时间毫无消息,最终以胡妃或已不在人世上报皇帝,皇帝无奈之余只得作罢。可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久之后,黄家的一个家仆因一件小事对主家怀恨在心,趁着跟随黄贮万运货物进京的机会跑出去向张英贵告密。张英贵害怕皇帝治罪,假称珠玑巷有贼作乱,奏请皇帝派兵镇压好借故屠杀珠玑巷居民以灭口。一时间,珠玑巷人人自危,民众为躲避灾祸,不得不再次背井离乡,继续向南迁徙……这就是南雄有史记载的“胡妃之乱”,也是广东人迁徙史上的一个节点性事件。
胡妃为了不连累乡亲,在制止官兵的杀戮之后,当着张英贵的面投井自尽。
重返家园的乡亲们为了纪念深明大义的好人胡妃,在胡妃自尽的那口水井上建了一座塔,并命名其为“胡妃塔”,以寄托哀思和警醒后人。
这里的第一个故事是中国人特有的将人供奉成神的单纯的感恩。第二个故事,若换了在别的地方,也许会被解读成“红颜祸水”之类的故事了——毕竟在遥远的宋代,背井离乡总是因着万般无奈的绝望,是迫不得已的壮士断腕式的决绝选择。但是善良的珠玑人却在心中一直惦念着这位落难皇妃的好,为她修建石塔、玉像,代代相传的怀念她。这是一种多么让人感动的情怀呢?
我从护着胡妃塔的亭子前经过,一位老人安然地依柱而坐,像一位守护者。在距石塔不远处的沙水湖畔,我遇见了“胡妃”——那是一尊栩栩如生的汉白玉女子雕像,五官美丽清秀,身材婀娜多姿,温柔沉默,观之可亲。我的心一时间充满了莫名的景仰。
声名远播的珠玑巷,因了这两个代代相传的故事而具有了非一般古巷可比的魅力。
我怀着感恩的心情,从那些老屋的门前走过。半掩的房门里透着昏暗的让人倍觉温馨的灯光。偶尔会遇见一两个卖“小人书”和超长手工卷烟的小摊,抑或碰上几只长得壮硕、皮光肉亮的鸡和狗。还有静坐在老屋门前的老人,他们身边放着拐杖,专注的目光越过长长的巷道,仿佛在等待什么。
她们定是在等待远归的游子吧?
那些离家的人儿啊,不管走得多远,总是要回家的。
不管外面的世界多么精彩或多么无奈,不管从这里出发的人,是功成名就还是终无所成,珠玑巷自始至终都从容淡定地屹立在这里,以穿透时光的定力,守护着从这里起航的人们。
珠玑古巷,广东人永远的故乡。
爱上大茂名,喜当大猫友,吃喝玩乐事,天天乐开怀!
 楼主| 发表于 2016-1-7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千年银杏,那一片如诗如画的金黄
迎接我们的,是漫天飞舞惊心动魄的醉人秋色。
乍见那一片美得如梦境的金黄时,我还以为自己看到的是遥远西北的胡杨。
的确,这无与伦比的金色,足以与绝色胡杨媲美。
站在村口那棵古老的银杏树下,迎着阳光看上去,是一片透明的金黄色。随风摇曳,金光闪烁,如诗,如画。
我们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到达南雄坪田镇垇背村的时候,正是深秋。在广东的其他地方是没有秋天的,南雄是个例外。这个例外完全是因为有银杏的存在。南雄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特别适合银杏生长。因而这里是中国纬度最低的银杏生产区,也是广东唯一的银杏主产区。每到深秋,广东其他地方依然透着四季不变的绿意,唯有这里,因为银杏而披上金色的外衣。
我们此行专程造访的坪田,则有南雄最密集的古银杏园,这里的每棵银杏树至少都有几百年的历史。
此刻屹立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棵诞生在——准确地说是移植于公元1013年的古银杏树。树根周围被主人用篱笆围着,整棵树虬枝错节,高耸入云。主干粗大得没有十个八个成年人怕是环抱不过来。我们惊叹不已,纷纷在树下寻找各种角度与这棵千年古树合影。
这棵银杏树曾经见证过多少代人的成长和变迁啊?一千多年前的村庄是什么样的?我们不知道,这棵银杏树知道。刹那间,一种莫名的情绪从心底涌了上来。
粗粗的枝干上挂着一块与这棵树相关的简介牌,告诉我们银杏树又名白果树(就是我们平常早餐吃的白果粥里的白果),它生长缓慢,寿命极长,四十年后才能结果,因此别名“公孙树”,意思是爷爷种树,孙子才能吃上银杏果,是树中的老寿星。
这还是我第一次见到真正的成年结果的银杏树,心里充满了好奇,喜欢得不得了。每一棵古老的银杏树下,都围着树主人精心修扎的篱笆。这些篱笆在保护银杏树的同时,也成了垇背村一道标志性的风景。我怀着惊艳的心情走过篱笆间的小道,一股久了的田园气息扑面而至。
在一间“太傅第”的后面和旁边,我看见两排刚刚修建好的瓦屋,里面有工匠正在装修。我好奇地走近去,问他们这些房子装修好了准备做什么用,一位工匠回答说“做饮食”……
原来,,每到秋天银杏树叶变黄的时节,都会有好多人从四面八方涌向这里来欣赏南雄远近闻名的“银杏染秋”,人车流量远远超过坪田镇和垇背村甚至周边小村镇的接待能力。交通拥挤的时候,有的游客甚至在堵得水泄不通的乡村公路上下车,扛着摄影器材步行数公里,只为来到这里探访银杏树制造的秋日胜境。而这棵千年古树的周围,更是每一天都人挤人的根本转不开身。很多在外打工的村民,也都会在这个时候回来帮忙接待客人。
自家的宝贝被外人喜欢,哪有不开心的呢?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旅游高峰期”,村人们自发地组织起来,扩建了不少针对游客的服务设施。
在被几棵古银杏树包围的村舍外面,有老人和孩子在卖土特产,其中就有银杏果,古银杏树上结的银杏果。这里的银杏果品种有些特别,个头较小,壳薄色白,没有苦味(其他地方的银杏果都或多或少带点苦味的)。是不是南雄本地出产的白果,一尝就知道。
我们找来一路陪伴我们的南雄市委宣传部的杨长乐副部长,请他帮我们识别。杨部长只看了一眼就说,是这里的银杏树结的果子,让我们放心购买。
于是,我们连价格都不问,每个人都买了好几斤。
离开的时候,秋日正好。留恋地回首四望,发现正在变黄的银杏树叶,仿佛黄得更明亮了些。

爱上大茂名,喜当大猫友,吃喝玩乐事,天天乐开怀!
 楼主| 发表于 2016-1-7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乌迳新田,活色生香的千年古村
“先有新田李,后有浈昌县”,浈昌是南雄的旧称。这个已经活了1700多年而今依然活着村庄,比南雄的历史还要久远。
我们在南雄市作协李光利副主席的带领下往村子里走去。李主席的老家就在这个村里,至今都有家人住在这里。从村口那棵据说生长了960多年的古榕树下穿过的村道,是比梅关古道还要古老的“乌迳古道”。这条古道两旁在晋朝时曾经是乌迳新田的墟场,是南雄州唯一农村码头。也是后来宋、元、明、清和民国各朝各代粤盐赣粮土产独有的集散地,有牙行商铺200多间,是古代乌迳古道商贸枢纽,曾经“日屯万担米,夜行百只船”。
中国的历史太长了。想一想这个世界上,那个最霸道的国家,整个才两三百年的历史,而我们这里的一棵树,就已经生长了近千年,一个村子就已经活了近两千年,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古老的大屋,闪着光泽的青砖房,土黄色的泥砖房……各朝各代的建筑,就那样毫无章法地聚合在一起,却又显得那么和谐。青灰色的条石,白色泥灰,暗红色的红砂石,庄重的大门,生动的砖雕和灰塑,线条流畅的凤头檐角,形制复杂的拱顶,永不重复的复合图案的花窗……无一不显示出这个村子曾经的奢华,无一不是这个千年古村可观可感的历史印记。
我跟随同行的作家们的脚步,在这雕梁画栋的断垣残壁之间,慢慢地行走着,慢慢地就想起了一起时光,一些古老的岁月,一些古老但至今闪耀着光辉的故事……
1700年前的朝代叫西晋,西晋的朝堂上有位身居高位的正三品太常卿李耿,他就是这个村庄的祖先。
1700年前的始兴郡,就是现在的韶关,与西晋的国都长安相隔千里,是中原人眼中的蛮荒之地。在那个只有牛车马车的时代,那位“居庙堂之高”的太常卿,为何到了处“江湖之远”的蛮夷之地呢?
关于他的故事,在新田村有非常生动的传说:西晋的第四位皇帝也是西晋的最后一位皇帝晋愍帝,是在匈奴攻破国都洛阳之后被迫迁都长安的途中,被军队临时拥立上位的。中国历史上的末代皇帝,大都是些什么货色,我们不难猜测。而末代王朝的臣子,却总有那些忠正耿直想要力挽狂澜的人物,李耿就是这样一位人物。这样的臣子,通常都不为帝王所喜。在李耿一天天不厌其烦的犯言直谏下,那位偏安的末代皇帝终于一气之下将他贬为始兴郡曲江县令。
被贬的李耿,带着他的家人,足足走了一年多才到达始兴郡附近的新田村。第二年,匈奴人攻下长安,西晋灭亡了。忠臣李耿从此成了乡绅李耿、族长李耿,也成了新田村的祖先,令今天的新田人自豪的祖先。
当李副主席一路为我们讲述着他的这位祖先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听出了他言语间的自豪。
李主席还向我们介绍了这位祖先的第十一代后人李金马。李金马是唐宣宗时的盛世名臣,官拜户部侍郎,对上敢于直言上谏,对下能够为民做主。他掌管中央财政三十九年间,国强民富,政绩卓著,75岁去世时,受皇帝御赐正三品。更值得赞许的是,他去世后将家里数十亩田地的遗产全都设为义学,用来资助村人读书。在他的传承影响下,新田村成为诗书世家,历代簪缨,直至清末,该村学子有功名者,包括进士、贡生、秀才、儒隐等总计有305人之多,南雄历史上无数关系社稷兴亡的名人、名臣、重臣,也是这里独领风骚。历史上未见过他衣锦荣归桑梓的记载,只有留下“为官一世,两袖清风”的颂语。据说,古时新田村宗祠一直挂着一副“岭南国士无双品,唐代司徒第一人”的对联,就是赞美他的。
李主席一边为我们讲述这座千年古村的辉煌历史,一边不时地提醒我们,一定要跟上队伍,走岔了是很难走出去的。我们这才发现经过之处都是窄窄的小巷,有的窄到仅容一人通过,一排建筑与另一排建筑之间都有岔道去往其他地方。我们问李主席为什么将宅子建得这么逼仄。李主席解释说是先人在设计的时候出于安全考虑,这样外人进入村里,如果没有人带路,很快就会在纵横交错的小巷中迷失方向。如果碰上坏人进了村子,村里人想要截住他,随便在巷口一堵就行了……
说话间,一群小孩子从巷道的另一头向我们走了过来,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嘻嘻哈哈地相约着紧靠墙壁为我们让路,然后好奇地看着我们远去。因为遇见了一群活波可爱的孩子,还有我们路过的好几间大屋里都传出来的音乐和屋顶偶尔飘起的炊烟,这个安静的古村庄,刹那间充满了活色生香的意味。
这里有太多太多的故事了。这些残垣断壁留下的历史印记,让我们心里充满了怀想。我们边走边拍,一路经过无数民居、祠堂、书院、古榕、楼阁、寺庙、古井、里巷、牌门,每路过一面花窗,花城杂志社的田瑛主编都会特别拍下来,直到我们完全走出村子,他也没有拍完这个古村的花窗图案。原来,这里现存的精美的石雕中,单石窗就有60多个品种(不同的图案)。这里一切的一切都太具有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方面的研究价值了。
在一口据说是西晋时留下来的古井旁,一位女子正在洗碗,洗很多的碗。我们好奇地围了上去,问她洗这么多的碗干什么?家里很多人吗?女子笑着说,明天是她们这里的姓氏节,家里有亲戚来玩。末了还热情地邀请我们明天也过来做客。我们赶紧向一旁的李主席求证,他说是的,他明天也要回这里过节的呢。然后笑着邀请我们都留下来过了节再回去……
这样,我们又对南雄这一独一无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姓氏节有了不一般的了解。姓氏节是以祖先为崇拜对象的民间信仰形式,一般以该族祖先的生日或对该姓氏具有重大意义的日子为姓氏节节日。南雄总共40多万人口中有12万人口盛行姓氏节,是全国独有的民风习俗,一姓过节,百家联欢,自古以来,盛行不衰。我不期然地想象着明天的这里,古村里的每家每户都合家团圆,热闹非凡,比之春节元宵有过之无不及的场景。姓氏节把敬祖崇先、文化娱乐、情谊交流融于一体,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流传千年的古老习俗、仪式已经越来越简化,这种古老的中原古代习俗已面临灭绝的危险。聊到这个的时候,李主席忽然记起我给他的名片上的省政协委员身份,悄悄问我可不可以在今年的省两会上为南雄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呼吁一下。
我满口答应了。
我相信世间的很多相遇,其实都很像久别重逢。我珍惜与这个千年古村的相遇,非常愿意为他能继续“活着”做些事情。
我也很珍惜与南雄的相遇,这里有太多太多的历史,那些辉煌的曾经,值得今人向他致敬!

爱上大茂名,喜当大猫友,吃喝玩乐事,天天乐开怀!

237

主题

787

帖子

6007

积分

红钻会员

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Rank: 17

积分
6007

优秀斑竹勋章特殊贡献勋章原创先锋勋章

发表于 2016-1-8 06: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芳采风回来一下子写了这么多,赞!

点评

这是南雄采风的作业。包茂采风的作业写作中,老是被琐事打断。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11 15:45
爱上大茂名,喜当大猫友,吃喝玩乐事,天天乐开怀!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红美玉 发表于 2016-1-8 06:23
梅芳采风回来一下子写了这么多,赞!

这是南雄采风的作业。包茂采风的作业写作中,老是被琐事打断。
爱上大茂名,喜当大猫友,吃喝玩乐事,天天乐开怀!

6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银牌元老

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Rank: 22

积分
17718
发表于 2016-7-24 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
爱上大茂名,喜当大猫友,吃喝玩乐事,天天乐开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客服:0668-2886677QQ:75281068|大茂微博|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大茂名网 ( 粤ICP备18149867号 )茂名市大茂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4-4-28 15:34 , Processed in 0.089691 second(s), 1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