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登陆,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用户注册
x
她让“肾友”有了“朋友圈” 她让佛山有首个关注“肾友”慈善项目
蔡银月正在教小朋友做手工
原文标题:她让“肾友”有了“朋友圈”
“最美志愿者”蔡银月牵头策划佛山首个关注“肾友”健康的慈善项目
上周末,瓢泼大雨没能阻挡来自佛山、广州、茂名等地“肾友”们相聚的步伐。他们本是互不相识的血透析或肾移植的患者,只因一场“肾友会”而走到了一起。他们交流病情、彼此打气,以正能量勉励彼此积极治疗,早日康复。
蔡银月是这场活动的组织者。作为佛山首个关注“肾友”健康公益慈善项目的负责人,蔡银月被外界熟知的身份是市迎悦爱心帮扶协会负责人和“广东省五星志愿者”、“佛山市最美志愿者”。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蔡银月也是一名肾移植患者。
8年前,蔡银月因肾衰竭而进行肾移植手术,此后她用“第二次生命”全身心投入义工的队伍,为众多病友和有需要的人送去了温暖与希望。
文/图广州日报记者温利
“肾友圈”:
“肾友”相聚交流的平台
汾江河边南堤路53号是佛山市迎悦爱心帮扶协会所在地。上周日9时开始,从佛山、广州、茂名等地前来的“肾友”陆续汇集到这里,参加一场全“肾”关注的茶话会。
蔡银月是这场活动的发起者,这次相聚也是其负责的“肾”命之源公益项目的活动之一。蔡银月和义工们笑着迎接每一位前来的“肾友”。他们中,有的是曾与她在“战壕”一齐作战的姐妹,而有的则是只是网上交流但素未谋面的病人。
肾移植是肾脏器官衰竭病人的一种救治手段,但移植手术后的健康管理,成为伴随肾移植接受者终身的问题。当天,蔡银月请来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器官移植科黄先恩博士,也邀请了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的主任黄英伟,两大被肾友们誉为广佛两地肾内科权威的人物为肾友们开讲移植术后使用药物的注意事项。
半小时的分享结束后,肾友们显然意犹未尽。除了与专家面对面的交流,肾友之间也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以前得了这个病都是闷在家,觉得没人能理解我,来到这里之后,大家都以心换心,心里舒畅多了。”参加肾友会之后,接受肾移植手术两年半的患者黄阿姨对义工说。
期待成立肾友专项基金
经过蔡银月的策划,佛山第一个关注肾友的公益项目——“肾命之源”获得市慈善会10万元资助。利用这笔资金,蔡银月为已经接受肾移植手术的病人或者正在进行肾透析而等待移植的病友打造了一个“朋友圈”。除了定期组织肾友绿色出行、参观,她还邀请广佛地区的肾内科专家,小范围分享肾脏保健及术后防护知识。
“对血透析患者来说,除了等待匹配的肾源,几十万元的换肾费用也非常高昂。即便成功进行了肾移植手术,终生都需用抗排斥药物。”蔡银月说,由于治疗费用高、治疗过程漫长,导致很多贫困家庭和患者相互“借药”或者被迫放弃治疗。“我希望在佛山成立一个专项基金,通过向社会募捐,开展肾脏健康知识普及普查等公益行动,并对贫困的肾病患者提供公益救助。”
她让“肾友”有了“朋友圈” 她让佛山有首个关注“肾友”慈善项目
蔡银月制作的手工公仔
她和“肾友圈”的故事
“谁遇到这样的需要终身服药治疗的疾病,不管是等待移植的还是已经移植的病人,心情低落、负面情绪难免。有时家人医生劝解没有效果,但大家都是同类人,能敞开心扉聊。”蔡银月说。
绝望:
病魔突至她曾失去信心
蔡银月说,2007年,她在禅城某幼儿园当老师。一次偶然的生病,却被确诊为肾衰竭。这一消息仿佛晴天霹雳。“面对这样的现实,不仅我接受不了,老父亲头发一下子白了大半”。
为了治疗,蔡银月辞去了工作,并开始一周三次的透析。“除了身心是折磨,高昂的药费对家庭的经济也是考验。” 蔡银月说,透析治疗费每月好几千元,如果要换肾,至少几十万元,还要一辈子吃抗排斥药。“当时感觉很无助,也不想拖累父母和家人。” 蔡银月说。2008年一个清晨,绝望的她走到了汾江河边,跨上了护栏……
“你这样做对得起你的父母吗?”蔡银月说,当时,一名晨练的老太太将她“骂”醒。放下轻生念头的她跑回家里一顿大哭。幸运的是,在透析13个月后,2008年年底,蔡银月找到了匹配的肾源,并成功进行了换肾手术。
抗争:
做手工花助人找回自我
由于做过幼儿园老师,蔡银月会一些手工制作。在肾移植手术完成后,在家闲来无事的蔡银月收集了一些泡沫板和细铜丝做了一些手工公仔、手工花等手工作品送人。Q萌有趣的公仔和栩栩如生的手工花,朋友们对她的手艺赞不绝口。
“你做的手工很漂亮啊,为什么不拿去义卖?”这时,“传递爱心点燃希望”志愿服务队的义工陈中器关注到了她。“我当初想,能通过这种方式帮助他人,让她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前日,当年的义工陈中器回忆说。在陈中器的穿针引线下,蔡银月的手工作品就摆上了禅城某商场的一些格子铺,并很快吸引了市民的眼球。
在义工们的牵头下,蔡银月开始免费教授手工花和手工公仔制作,并拿来义卖,帮助社区孤儿、孤寡老人等。
风波:
善款曾被质疑挪做私用
2009年,越来越多学习者和义工的加入,蔡银月开设了自己的爱心手工坊。去年6月,陈中器将自己的传递爱心点燃希望志愿者服务队与蔡老师爱心手工作坊合并,成立了佛山迎悦手工爱心帮扶协会。如今,除了手工制作公仔、手工花义卖为困难人士筹款,蔡银月的小组还会在社区为长者、困难家庭开展服务。义工陈中器本人也加入到蔡银月的队伍。
然而眼见着爱心协会步入正轨,蔡银月新生活起航之时,她却陷入一场“舆论”漩涡中。“当时,蔡老师申请到一个5万元的慈善项目。也就在此时,她丈夫也为刚成立的电子厂购买了一辆几万元的小车,以方便运送原材料和送货。”陈中器说,于是闲言碎语纷至沓来,甚至有人当面质疑她是不是将钱挪为私用。当时,蔡老师满腹委屈。“最终,第三方监管机构对慈善项目的财务进行审计,并没有资金挪用。”陈中器说,这个事也给了她一个教训,做公益光凭好心还不够,还需要透明、公开。
传递:
病房里的“义务劝导员”
虽然移植成功,但是蔡银月还需每天服用抗排斥的药物。尽管药物也将伴随其余生,但生性乐观的蔡银月选择感恩。“在我最绝望的时候,是义工给了我信心和力量,现在我希望把这份爱心和温暖传递下去。”蔡银月说,由于经常出入医院拿药、复查,渐渐地,她成为肾病病房里的“义务劝导员”。
去年年底,蔡银月身体不适再次住院。一天,一名护士走过来对她说,“蔡老师,隔壁病房有个病人很想不开,你去跟他聊聊吧。”那一刻,蔡银月内心非常痛楚,因为就在5分钟前,她刚被医生告知确诊为肾癌。
“稍等,我马上过去。”蔡银月背着护士抹干了眼泪,起身来到隔壁病房。“那一刻我对自己说,既然病魔无法避免,我只能迎接它,打败它。”
她让“肾友”有了“朋友圈” 她让佛山有首个关注“肾友”慈善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