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登陆,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用户注册
x
葛洪遗产罗浮山保留最多 天然药园医脉传承千年
原标题:葛洪遗产罗浮山保留最多 天然药园医脉传承千年
策划统筹:马勇姚志德陈骁鹏
一千六百多年前,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葛洪在罗浮山著书立说,写下《肘后备急方》。一千六百多年后,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受《肘后备急方》启发,从中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时隔千年,葛洪与屠呦呦穿越时空在罗浮山葛洪博物馆“相遇”!9月4日新开馆的葛洪博物馆,除了利用4D效果、声光科技等高科技,再现了葛洪与妻子鲍姑移居罗浮山及在山上采药、制药、治病场景,还专辟版块展示屠呦呦的事迹及其文化成果。
跨越千年的“相遇”,是一次医脉传承。如今,惠州正全力擦亮葛洪这张名片,推动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创新。
药源:葛洪遗迹遗产,启迪后人创新
“弘扬青蒿素精神,传承创新中医药,共促人类健康”,这是第三届中医科学大会的主题。在会议举办地罗浮山,就有一个小小的青蒿园,新种的3000余棵青蒿,一片生机,走近能闻到阵阵青蒿的草药香味。
青蒿园有一“青蒿治疟之源”石碑,石碑旁的一块石头上刻着:“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这句话出自葛洪在罗浮山著述的《肘后备急方》,它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医疗“急救手册”,对于常见的疾病作了较详细的记述。
在《肘后备急方》中,有关青蒿素的记载并不起眼。然而,它却为中国首位诺贝尔奖科学类奖项获得者研究提供了灵感。屠呦呦受到这句话的启发,成功提取青蒿素,研发抗疟新药,于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葛洪一生前后两次不远千里,移居岭南,栖隐罗浮山,并在罗浮山修道终老。罗浮山至今仍保留多处葛洪的遗迹,如稚川丹灶、洗药池、长生井等,据说这些都是他当年炼制丹药的配套设备,另外还有衣冠冢、双燕亭、遗履轩、蝴蝶洞等多处纪念性胜迹。
葛洪被尊为岭南道教宗师、岭南医学开山始祖,栖息罗浮的经历是其一生宗教活动和医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奠定了他的学术成就。葛洪一生游历的大山名川甚多,全国多省都留下了众多的葛洪遗迹,但唯独罗浮山是葛洪遗产保留最多、享誉全国的胜地。
“葛洪是匡济天下的医道人,有崇高理想,有探索的精神,创新的勇气,勇于自我牺牲,而且为人民服务,所有给老百姓用的药,都遵循几个原则:经济、简便、实用、无微不至。所以,葛洪的人文的力量,是很大的。”著名文化学者王鲁湘建议惠州要擦亮葛洪这张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