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登陆,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用户注册
x
茂名!一个年轻的城市,但绝不是活力的同义词。距离深圳,不过6小时车程,沿海改革前沿,天然交通地域较内地优势明显,遥想当初建市前30年,茂名从无到有,从有到初具规模,可后20年却不断落后,一副老态龙钟步履艰难的态势,真是30年河东又河西。别看茂名临海,可是茂名人思想是很传统的,直接说就是守旧、僵化、封闭、自大,容不得外地人,视外来事物为洪水猛兽。在茂名生活20多年,从小到大,对茂名深怀情感,但却是个外地人,正是这外地人的视角让我能静下来观察周围的茂名人。
一、外来饮食唯茂名本地菜为大,外地饮食最多一家代表,根本无被接纳的可能。实话实说,茂名本地菜真的不错,可为什么外地饮食确是如此境地,说明茂名文化排他性很强,外地人很少。饮食文化是一个城市精神的风向标,缺少外地饮食融合的茂名,注定与外交流合作机会甚少,需知经济的发展不是单一性的,文化认同感因素很大。
二、害怕外来事物,茂名鸵鸟精神作祟。茂名位处粤西,经济不发达,但有个富亲戚“珠三角”,如此茂名人便成为富裕的广东人的一份子,于是主人翁的优越感和角色感就特别强。近来,某系统招人,意图多找外地人,改变茂名人才结构,触发鲢鱼效应。但要找外地人,就要增加管理成本、需要更强的管理能力,就无法解决本地生源的就业问题,还要面对人员稳定问题。困难多多,思想上又不通,结果不甚理想。如果说过去的20年是茂名失去的20年。那根源就在此,视外地人是洪水、异类、不稳定份子、养不熟的。其实,茂名也在进步,只是蠕动了20年而已。80年代末,外地人被光荣的称呼为“捞松”,现在少很多了,但茂名人排斥外地人的同时也被经济发展的浪潮抛离。30年前的深圳改革开放时,有人质疑外国人进来会剥削中国人,香港人进来会搞坏风气,外地人进来会抢了本地人饭碗,事实证明深圳开放后城市留下来了、人才流下来了、资金留下来了,其实是深圳人深喑“舍得”之道,先有舍才有得。茂名人是精明的,精明到不舍就想得,“等靠要思想”还是很有市场的。
三、“回茂名就没本事”,这是茂名学子的口头禅。老衲当年大学毕业,义无反顾回茂工作,为何没有这种想法。因为老衲是外地人,养育我20多年的茂名,需要有人为它的发展服务。就像谭嗣同说“自古无为变革而死之人,今有之,自嗣同始”。为何茂名人无此种精神,想必是跳农门的缘故,更重要的是思想保守的原因。为何广东会在鸦片战争后出现众多历史风云人物,就是开眼看世界的缘故。听过一个笑话,说哪里的人买鞋专挑大的买,事实是茂名人还真是有专挑大的不买合适鞋的人。一个地方都是本地人,是没有人实干的氛围的,养尊处优的茂名必定不愿意改变,于是回茂名就变成不进取的同义词。
四、房价高提高了茂名人的危机意识。近年,茂名房价提升很快,许多茂名人议论的话题都是房价。奇怪的是,茂名人不议论工业发展、不议论农业经济,不议论旅游事业、不议论其他大事,关心房价倒是很在行。看来真是针不到肉不知疼,茂名人真切感觉到自己的收入差距与外地人的距离,一条大鲢鱼游进了茂名。房价高的好处,不仅能锁住本地财富,还能吸引外地财富进入。茂名人说“那钱不是被外地人赚走了?”深圳会被赚走吗?不会。茂名本地菜价不会暴涨得益于房价。但茂名人的本地优越感却会降低,会学会平等待人,虚心学习,借助外地人力量建设好茂名,实乃茂名之福。小富则安的观念很快会被颠覆,茂名人确实有很多地方要向外地人学习。
茂名因思想解放问题错过许多改善经济的良机,由于错失良机导致如今民生压力巨大的现状。从回帖来看,茂名人不喜欢讨论思想,认为那是空的、虚的,茂名人爱“实干”、要“实惠”。回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小平同志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石激起千层浪,全国热烈讨论,广东先行先干,硕果累累,当时当刻靠的是勇字当头,敢为人先;如今信息时代,转型时期,靠的是智慧谋略和正确的思想,务虚就是为了务实,有人说务实不务虚是广东人的通病,那茂名就应攻下这个山头,即务虚也务实,果真如此,茂名弯道超车珠三角,就不是梦想。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