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登陆,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用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时刻爰你 于 2012-11-1 17:51 编辑


文/本报记者梁康玉图/通讯员林世任陈承 党的十七大以来,信宜市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突出“保增长、惠民生、促和谐”的工作主线,深入实施“六大发展战略”,沉着应对挑战,勇于克难奋进,胜利完成各项目标任务,谱写了信宜科学发展的新篇章。 2011年,信宜市完成生产总值251.51 亿元,比2007 年增长77% 。今年前三季度 ,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96.7亿元 ,增长13.9% 。五年来,信宜市先后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三华李生产龙头县(市)、全国生猪生产调出大县(市)、全国科普示范市广东省林业生态县(市)、广东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单位、广东省卫生城市、广东省双拥模范县(市)等荣誉称号。
》》》特色工业成效显著
信宜市以发展特色工业为抓手,坚持实施“工业立市”发展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不断壮大工业经济总量。今年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5.09亿元,同比增长45.1% ;民营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5.5亿元,增长59.4%。
新兴特色产业初具规模。风力发电、电子电器、矿产等特色产业快速发展,正逐步成为信宜工业发展的主导产业。华辉数控、申英纺织、绿业食品等大型企业的落户,使信宜市现代装备制造、加工纺织、能源、机械、制药等新兴产业迅速扩张。五年来,信宜在茂名市工业立市年度考核中3次荣获一等奖。
园区经济快速发展。东莞大朗(信宜)产业转移工业园已开发面积2051亩,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6亿元;入园企业41家(其中33家已建成投产),固定资产投资达11亿元,创造就业岗位3300多个。今年1至9月,园区实现工业产值11.16亿元,增长62.8%。在园区经济的辐射带动下,镇隆至贵子工业长廊和各镇工业快速发展。
招商引资成果丰硕。紧盯大企业、大项目开展招商,结合信宜实际,大力引进风电、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附加值高的现代农业及现代服务业领域的大项目、好项目。近年来,全市招商引资总投资额达180多亿元。其中,今年10月18目,信宜在该市行政服务中心举行招商引资重大项目签约仪式:信宜市尚文水库生态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广东南玉文化城项目等4个项目落户该市,总投资额达38亿元。
》》》农业发展亮点纷呈
信宜深入实施“农业稳市”发展战略,大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水果种植、山地养鸡、竹器编织等特色支柱产业进一步发展。2011年,第一产业增加值66.7亿元,农民人均收入8190元。
粮食产业不断壮大。信宜农业局以建设“产粮大市”为契机,深入开展粮食创高产活动,建成了以东镇、北界、怀乡等镇为主的10万亩优质稻生产基地,创高产示范片达803个、面积15.5万亩,其中国家级万亩水稻高产示范片2个,面积2万多亩。2011年,全市水稻播种面积54万亩,平均亩产400公斤,总产21.6万吨,“信乡牌”优质米畅销全国。
农业布局明显优化。形成了以镇隆、水口、丁堡等为主的荔枝、龙眼、香(粉)蕉产业带;以 钱排、茶山、朱砂 等镇为主 的三 华李产业带;以洪冠、怀乡、茶山、白石、思贺等镇为主的肉桂、砂仁、八角产业带;以东镇、白石、合水等镇为主的柑桔、橙产业带;以金垌、径口和贵子等镇为主的茶叶产业带;以东北部山区镇为主的反季节蔬菜产业带;以南部镇为主的淡水鱼 主产区;以中部镇为主山 地鸡主产区;以北部镇为主的牛、兔、羊、木薯主产 区。2011 年 ,全市生 猪饲养量145.8万头,出栏量96万头;山地养鸡饲养量8049万羽,出栏量5777万羽;牛羊饲养11.6万头,出栏量2.5万头;肉兔饲养量40.5万只,出栏量25.7万只;淡水鱼养殖面积3.3万亩,产量2.5万吨。
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发展产业化经营,建成水稻、水果、蔬菜、药材、禽畜五大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47个,示范面积达4.5万亩。建成涉及农、牧、渔、果行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51家,发展订单农业50多项。2011年全市农业产业化年总产值达30多亿元。 》》》城乡发展日新月异
信宜通过推进一批重点市政项目,拉动城市发展,市区建成区面积增加到了23.8平方公里,城市居住条件明显提高,园林绿化及休闲娱乐场所等配套设施明显改善,城市品位明显提升。城镇化进程也快速发展,全市镇区建成区面积47.7万平方公里,镇区人口35万人。
信宜城建局完成了《信宜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的修编,修编后的信宜市城市总体规划面积由64.4平方公里扩至90.35平方公里;推进小城镇的总体规划修编,全市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以镇隆、怀乡、合水3个中心镇为次中心,以市辖其余15个小城镇为依托的城镇体系。
为塑造城区新形象,信宜不断完善城市公共基础配套设施,新建了淘金湾大桥和教育城大桥,为广大市民出行创造了更加便利的交通条件;玉都公园、梅岗公园、市民广场、淘金湾广场等公共休闲场所的各种设施不断完善;市人民公园改造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省道达北线穿城路段全长10.411公里工程建设,一期工程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8%。推进一批市政道路建设,着力解决市区内涝点的整治工作。进一步加大城市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打造优美居住环境,完成了市区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建设,进一步优化城市居住条件。新建一批新型时尚的住宅小区,五年来,商品房新开工建筑面积179万平方米,总投资金额为22亿元,解决及改善了5万多人的居住问题。
》》》交通建设成绩辉煌
信宜紧紧围绕经济的发展目标,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全市交通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地方公路建设硕果累累。五年来,信宜交通局抓住时机,广筹资金,掀起交通基础建设热潮。县道改造45.3公里,完成投资4986 万元。县通镇公路完成改造102.8公里,完成投资11382万元。经济网络线路完成4条62.6公里,完成投资6395万元。镇通村公路硬底化改造于2009年底全面完成,至2011年底止,全市完成镇通村公路改造1684.71公里,通自然村公路改造386.6公里,完成投资62139.2万元。
“大通道”和主动脉建设实现新突破。包茂高速信宜段已通过初步设计评审验收,可在“十二五”期间开工建设;洛湛铁路于2011年建成通车,大大提高了信宜对外运输通行能力。客运遍城乡,目前全市285个符合通车条件的行政村已开通客车,全市实现100%乡镇有客运站,农民群众“乘车难”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有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公交不断扩展延伸,已开通了5条公共汽车线路,投入66台公共汽车营运,公交线路不仅覆盖整个市区,还延伸到郊区。
》》》水务事业跨越发展
过去的五年,是信宜水务事业继往开来、跨越发展的五年。全市累计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3.96亿元,是上个五年投资的204%。
重点工程建设成效显著。信宜水务局抓住扩大内需的机遇,以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为重点,完成城区防洪工程和扶曹水库除险加固2宗城乡 水利 防灾减灾工程的销号工作。目前,信宜市达到50年一遇标准的城区防洪堤有53.95公里,既提高了防洪能力和城市品位,又吸引了大量资金在一河两岸投入,推动了信宜经济的发展。
防汛抗旱工作扎实有效。过去五年 ,信宜 台风 暴雨洪涝灾害频繁,灾情历史罕见。该市人民携手并肩,科学防控,顽强拼搏,战胜了碧利斯、 派比安、黑格比、巨爵、 凡亚比等台风带来的严重灾害,特别是战胜了"9.21"特大暴雨洪灾,把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全市没有发生一起因水利工程出险造成的人员伤亡,实现了工程安全、人员安全。
民生水利建设进展顺利。累计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96宗,完成投资11947万元,解决27.9万农村群众的饮水问题;累计完成木石陂坝改造2678宗、整治排灌系统8672公里;加固水库、山塘122宗,同时完成了8宗省批复的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完成了53宗机电排灌泵站;累计建成投产水电站269宗,年发电量达6.3亿千瓦时。加快水库移民安居和后期扶持工作,完成了68%的移民住房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2000多户9000多人住进了新居,移民生产生活条件普遍得到改善。58宗小农水项目全面完成,治理水土流失和生态修复面积39.44平方公里,有效遏制了水土流失蔓延势头。
》》》电力建设加快推进
电力体制改革五年来,信宜供电局在电网建设、供电能力、供电质量、供电可靠性以及服务水平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先后获得“信宜市
先进基层党组织”、“茂名市文明单位”、“广东省文明单位”、“广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茂名供电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广东电网公司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广东省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
电网建设大发展。2007-2009年累计完成建设投资41403.2万元,新建了3座110千伏变电站,2座35千伏变电站,技改2座110千伏变电站,增加变电容量23.1万千伏安,改造了全市25%的农村电网。2010年,投资200多万元对城区线路负荷进行了一次最大范围最彻底的负荷调整,解决了以往负荷分配不均、电压质量差以及电网有电供不出等现象。2011年,在建配网总投资6600万元,新建10千伏线路110千米,低压线路419千米,安装配电变压器129台;投资1265万元,对负荷过载、残旧的线路设备进行维修。
供电保障更可靠。电力体制改革后,信宜供电局各项管理逐步实现了规范化,OAK 办公自动化系统已覆盖到全局各个办公场所,财务管理系统、营销系统、生产管理系统、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物资管理信息系 统等 都先后 实现了信息化。2010年3月,信宜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成功通过验收正式运行,调度室内可以清楚地对全市各变电站和每一条10千伏以上的高压线路进行监控,大大地提高了信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水平。
》》》国土管理开创新局
五年来,信宜市国土资源局认真落实“保经济发展,保耕地红线工程”的管理方针,切实按照项目用地需求供地,积极服务经济建设。做好茂名中坳风电场、公安局搬迁、火车站场及配套设施、六运工业园项目用地等20宗重点项目的用地工作,面积达3439.3亩。做好洛湛铁路信宜路段的征地拆迁工作,确保洛湛铁路信宜段建设用地需求。完成洛湛铁路信宜段征地3019.6亩,租用临时用地1995.94亩。做好救灾用地指标的报批工作,完成该市的12个批次3938.6亩报批工作。
以规划为龙头,从源头做好基本农田保护工作。严防死守基本农田这一红线,对在基本农田内的建设项目一律不报批。通过盘活存量土地为主的路子,充分利用闲置土地、非耕地等,为全市各项建设提供用地保障。减少非农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数量,真正做到“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实行先补后占制度,从源头上防止耕地的减少。狠抓落实农村居民建房“一户一宅”制度,提倡拆旧建新,禁止占用基本农田建房。
认真做好灾毁农田垦复工作。2010年的"9.21"洪灾中,该市损毁农田33759.24亩,至2011年9月底止,除不可垦复的187.7亩外,可垦复的33571.54亩已完成复垦任务。
积极开展“三旧”改造工作,已完成“三旧”改造地块的标图建库及“三旧”改造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确立“三旧”改造示范项目10个,其中新塘、蒙村两个项目已动工建设。
》》》地方税收快速增长
十七大以来,信宜地税局按照“依法治税,从严治队,科技加管理”的部署,励精图治、攻艰克难,五年累计组织税费收入17.68亿元,连续五年保持税费收入年均递增达20%以上,高于地方GDP增速近8个百分点。2011年,信宜地税组织税费收入首次突破6亿元大关,达64,320 万元,同 比增长28%,增收14,083 万元。2012年1-9月,组织税费收入51,078万元,同比增长11.5%,增收5,280万元。累计获得省级先进集体6个(次),地市级先进集体13个(次),地方先进集体21个(次)。
信宜地税以提高干部履职能力和业务技能为重点,全面实施“人才兴税”战略:在全系统持续开展大规 模的教育 培训,取 得大专以上学历人员从2007年的68%提高到2011年的90%;深入开展“岗位大练兵”行动,2012年对纳服、征管、稽查3类岗位进行了20多期的集中培训学习,培训人次达1000多人(次),工作人员参训率达100%,人均7天(次),在茂名市地税系统岗位技能大比武考试中,信宜地税参考人员在征管、纳服及信息三个类别均取得优异成绩。
征管改革促发展。信宜地税以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为导向,健全制度、夯实基础、重组机构、再造流程,积极探寻税收征管新方式。从“两个转移”的第一轮征管改革到“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第二轮征管改革,再到以信息化为依托的第三轮征管改革,信宜地税系统紧紧追随广东省地税局、茂名市地税局的步伐,迈入了 全国税务信息化建设的先进行列。并以此为依托,又积极探索网上申报纳税、ETS储户扣税、POSS机划卡缴税、24小时自助办税等多项改革,信宜地税征管质量和征管效率得到了质的飞跃,为做好地方税收征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育强市成果丰硕
十七大以来,信宜以建设山区教育强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市教育事业硕果累累!
大力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市先后投入3亿多元,新建校舍27万平方米。目前全市428所义务教育学校,通过规范化学校验收198所,2012年在建规范化学校71所,2012年底全市规范化学校覆盖率将达到63% 。实施外出务工子弟学校工程,重点建设寄宿制中学和中心小学,全市47所初中全部建成为寄宿制学校,14个镇办起了寄宿制中心小学,山区留守儿童管理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今年启动创建全省教育强市工作,加大教育强镇建设力度,其中朱砂、池洞、水口三个镇于年底准备申报验收。
高质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2007年以来,投入2亿多元,新建了占地530亩、校舍面积10万平方米、办学规模1万人的市职教中心;新建了占地230亩、校舍面积5万平方米、办学规模6000人的砺儒中学;扩建了信宜中学、信宜一中、信宜二中、信宜三中等学校的校舍,新增高中阶段教育学位2.2万个,实现了高中阶段教育规模化办学。全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人数从2007年秋季的2万人,增加到2011年的2.8万人;在校生人数从5.3万人增加到7.9万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从2007 年的62% 提高到2012年的90%。全市高考上省专线以上人数,从2007年8074人跃升到2012年的12328人,增长52.68%、上本科线、重点线人数年创新高。职业教育逐步形成“集群式”发展的格局,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98%以上。
师资队伍不断优化。信宜教育局以开展教科研活动为抓手,优化师资队伍。五年来,共增加公办教师编制3976人。妥善解决代课教师问题,全市1442人由代课教师转为公办教师。全市小学教师大专以上学历占58%,中级职称以上占39%;初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占39%,中级职称以上占41%;高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占85%,中级职称以上占47.2%。
》》》卫生事业惠及全民
十七大以来,信宜紧紧抓住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大好机遇,创新思路,加快发展,全市卫生面貌发生巨大的变化。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信宜卫生局紧紧围绕实现“房屋、设备、人才”三配套的工作要求,对市、镇、村三级医疗卫 生机 构的基础设 施进行“大改造”,对医疗设备进行“大装备”,打赢了一场改善卫生基础设施设备的“翻身仗”。全市投入5亿多元进行基础设施设备 建设,新建医疗业务用房10.45多万平方米;高标准整体迁建了市人民医院、市疾控中心、市慢病站,新建了市妇幼保健院门诊住院综合大楼,扩建了市中医院住院综合大楼;全市20间薄弱卫生院均按照“三统一七规范”的要求完成了标准化建设;全市1206间村卫生站按照“十个统一”的标准进行了规范化建设。完善了以市级医疗机构为龙头,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中心,村卫生站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村,中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市”的目标,长期困扰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热点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取得明显 成效,妇女儿童健康得到有 效保护。卫生应急和卫生监督工作进展明显 ,人民群众健康权 益得到有力保障。实施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致力减轻群众就医医药费用负担。从2010年12月起,公办卫生院和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零差率销售,每年为 患者减少医药费用负担500多万元以上。
》》》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信宜市深入实施“旅游旺市”战略,以建设茂湛地区后花园为契机,大力发展生态 旅游业。近年来,旅游经济增速年均在30%以上。已建
成了天马山、大仁山、太华山、石根山、甲门峡漂流、龙玄峡漂流、西江温泉等一批景区,形成了“四山二漂一泉”七大景区和以三华李为依托的李花节、品果节的生态旅游格局,“魅力玉都、神韵山水”生态旅游品牌声名在外。建成四星级旅游饭店1家、三星级 旅游饭店2家、2星级旅游饭店2家、旅游定点餐厅2家以及一批农家乐餐厅,一家按五星标准建设的酒店已进入装修阶段。迅猛 发展的 旅游业 ,为信宜食、住、行、游、购、娱等相关产业带来了无限商机,南玉工艺品、山楂、尚文粉等特色产品成了旅游商品,深受游客青睐。
》》》社会保障不断完善
信宜市高度重视社保体系建设,全力构筑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民为本,为民解困,服务于民,取得良好效果。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成效好。信宜市是广东省第三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市、区)。自新农保试点工作启动以来,信宜人社局创新思路,突破困难,扎实推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从2011年6月底开始,该市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完成参保人数27.8万人,完成省下达任务的110.9%,财政配套 新农保 资金1300多万元,成为全省新农保试点工作的表率。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全覆盖,有效减轻了参合农民的就医负担。2011年,参合人数为105.6万人,参合率100%,且连续多年实现参合率100%。
积极推进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紧紧围绕“打造全省山区人力资源强市”目标,狠抓各项措施落实,成绩显著。全市累计组织农村劳动力培训4.5608万人,培训后转移就业率达85%。2010年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确定为全国129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之一(全省5个)。
社会救助体系更趋完善。防灾、救灾、减灾能力进一步提高,救助、保险等工作统筹推进、相互协调、形成合力。战胜了“派比安”、“凡亚比”等超强台风带来的自然灾害袭击。
东方风来春满眼!信宜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信宜人豪情满怀,信心百倍!全市上下正以昂扬的斗志、冲天的干劲、扎实的作风和崭新的面貌,奋力开拓创新,加快崛起振兴,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的新信宜和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而努力奋斗!
总策划总 统筹:廖述毅 李靖锋策划 统 筹 :周庆雄吴 捷 余 虔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