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茂名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14|回复: 0

[【关注】] 乘精准扶贫好东风做劳动致富新农民

[复制链接]

2053

主题

2582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Rank: 20

积分
10589
发表于 2020-5-18 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登陆,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用户注册

x
46ef90717bc2026f8b7b86213cd9dbc3.jpg

  张亚康盖了新楼房。通讯员刘付元董天忠摄


  张亚康,68岁,化州市石湾街道格塘村委会大岭儿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整个家庭没有劳动力(其本人没有劳动力,妻子陈五妹肢体贰级残疾),三个孩子读书,家庭一度陷入困境。在化州市石湾街道党委和化州市交通运输局帮扶干部的大力支持下,依靠双手勤劳致富,一步步踏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量身定制脱贫计划

  2016年,张亚康全家居住在大岭儿村的一幢一层没有装修的房屋里,由于房屋设施不完善,每逢刮风下雨,一家人就犯了愁(屋内到处是雨水)。由于张亚康年纪大,妻子残疾,缺乏经济来源渠道,加上三个孩子读书,家庭生活非常贫困。经过一系列申报程序,张亚康一家成为了格塘村委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起初,他认为自己文化水平低,家里没有劳动力,近期恐怕已无法改变贫穷的现状了。在他一筹莫展时,镇、村帮扶干部给他送来了精准扶贫政策。

  扶贫先扶志,在充分了解他的家庭情况后,帮扶干部详细地为他讲解了当前的精准扶贫政策,投入资金对其家庭实施光伏发电、投资入股华聪南药种植项目、养殖黄牛和鸡等产业扶贫,在落实住房改造、医保救助、社保保障的同时,还落实教育资助,确保子女不因贫而辍学。并且重点讲解了产业奖补政策,鼓励他和妻子在种植蔬菜的基础上,尝试养殖黄牛,发展产业。通过共同探讨协商,帮助他量身定制了脱贫计划。

  家庭年收入增加3倍

  在帮扶干部鼓励和支持下,张亚康渐渐转变了思想观念,基本摒弃了“等靠要”思想,呈现出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的新气象。2017年,在扶贫驻村工作组的帮助,他从养殖3条黄牛仔和养殖鸡苗起步,逐步扩大养殖规模,不但积极参加镇政府组织的各种养殖技术培训班,还经常自己琢磨学习,逐渐掌握了养牛、养鸡技术,通过养牛、养鸡,其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000多元。在尝到成功把牛仔、鸡苗养大、养壮卖掉变成现金的甜头后,他信心大增,并深刻感受到精准扶贫活动就是自己扭转困境的一次绝佳机遇。于是,他决心逐渐扩大养殖规模,通过夫妻二人的双手改变贫穷落后的现状,尽快让家人过上更美好的生活。他的妻子积极配合养牛、养鸡的同时,并在田里种了些蔬菜、蕃薯等经济作物,增加家庭经济收入。

  按照户帮扶计划一步步实施,张亚康一家的家庭年收入也从2015年的14000多元上升到了2019年4万多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000多元,2019年实现脱贫,家庭经济收入可观,生活富裕,占地面积100平方米的一层楼房去年再加二层并进行了装修,添上了家电、家具等。

  随着精准脱贫工作的深入开展,张亚康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依靠自己的双手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现在全家住在新装修的住房里,大儿子张观明于2019年6月毕业于广州工商学院(帮扶前就读于化九中高三),现在在广州务工,年收入30000多元;二儿子张继明,2018年6月毕业于化九中(帮扶前就读化九中高一),现在在佛山务工,年收入36000多元,女儿张巧明,现在在化州某鱼片厂务工,年收入35000多元。张亚康说,“我相信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党的好干部,让我家的生活越来越好,走上了脱贫致富路,我也要带动更多人自主脱贫。”

  茂名日报社通讯员刘付元董天忠记者林夏

 
爱上大茂名,喜当大猫友,吃喝玩乐事,天天乐开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客服:0668-2886677QQ:75281068|大茂微博|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大茂名网 ( 粤ICP备18149867号 )茂名市大茂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5-5-8 01:39 , Processed in 0.16735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