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登陆,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用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法小七 于 2012-4-25 14:56 编辑
油城MM记忆
——以此纪念昨日的油城茂名及迎接将来的滨海新区
时代的记忆不只是写在历史课本上的政治大事,还有真真切切的平民生活。而城市的繁华也不仅仅只有密集的商业大厦,还有稀落的街边小摊。 ——题记
曾经有人说,如果大庆早些发现油田,那就不会有现在的茂名了。不知道这话是真是假。不过,国内这么多“油城”,茂名多少显得有些“尴尬”。“油城茂名”,如今在国内的知名度并不高,至少比“油城大庆”暗淡许多。
作为一名普通老百姓,我没有感觉到“油城”这个称谓有多么的值得庆幸,也许是因为我出生于幸运的八十年代。如果早出生几个十年,活在建国初期大搞工业化的年代,可能我会激动不已地惊叹这灰色的“工业艺术”,或许我能体会到毛主席他老人家那种迫切的希望——从天安门上一眼望去都是大烟囱!(老毛烟瘾真大,此言不虚~~~) 可惜我活在倡导“低碳环保、绿色自然”的21世纪,活在争当“宜居城市”的转型年代。大烟囱,没有给我带来经济利益,也没有给我带来宜居环境,反而给我带来了灰蒙蒙的天空,和严重的鼻炎(哈超~~哈超~~)。 有时候我更喜欢称她为“MM”,至少让人觉得她是个“美眉”。
1.明湖商场
或许我们早已忘了他的死对头——“名城商场”。曾经的“明湖”与“名城”支配着整个九十年代的茂名生活,这是茂名繁华的市中心。就像我们经常看的两个香港电视台——“翡翠”与“本港”:本以为“本港台”永不褪色,“翡翠台”拍马难追。谁知道,就在那个不经意的夜晚,“本港”已悄然退下,“翡翠”却异军突起。“明湖”的一个华丽转身,谁也想不到“名明之争”会是这样的结果,那个曾经只有两层楼——甚至连自动扶梯都还没有——的八十年代建筑物成功转型,似乎是一夜间变成了一个五层的大型现代超市:玻璃外壳,广告外墙,地下停车场,商场车展……这些在当时的茂名都还是个“新鲜事”。而“名城”却黯然塌下,甚至连大本营都让“明湖”所占据,成了“明湖电器旗舰”。
如今我们记得的“名城商场”——就只有那些摆在门口叫卖“最后三天清仓大减价”,却足足喊了半年的大姨们……
2.沃尔玛(嘉信茂广场or凯德广场)
嘉信茂广场?一脸茫然……
凯德广场?猛烈摇头……
沃尔玛?使劲点头! 要是有人问我嘉信茂广场或者凯德广场在哪里,我只能摇摇头表示孤陋寡闻。但是一说起“沃尔玛”,我就能明确指出是在文化广场。沃尔玛在两千零几年登陆茂名。驻扎之前,“平价商场”的口号响遍全城,说得神乎其神,起初我还以为里面的东西都是白捡的不要钱。(至于价格平冇平,咁就“见人见智”啦……)当时听说这是外商与本企的一场激烈博弈,沃尔玛的到来会冲击本土企业。作为一名普通老百姓,我无法理解背后这么复杂的“背景”。(更不要跟我谈政治,我戒了。)我只知道——边度有靓嘢,我就去边度;边度平靓正,我就去边度;边度环境好,我就去边度;边度服务得阿叔舒服,我就去边度……(煲冬瓜:哪里有好货,我就去哪里;哪里货便宜,我就去哪里;哪里环境好,我就去哪里;哪里服务好,我就去哪里……) 一说起这些“中外企业之争”,我又想起那个在网上呼喊多年抵制日货的SB。暂且不说在这个全球市场化的经济时代,抵制某国商品是否现实。光是看到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拿着血汗钱去喂饱那帮黑心国产企业,然后让他们潜逃外国逍遥自在,SB二字就猛然刻在了我们额头……如果你再跟我说这是人民内部矛盾,我能一砖头拍死你。竟然敢拿我那纯真的爱国情操挑起我的反日情绪,来忽悠我的钱包甚至健康。 有人说茂名人固步自封,也有人说茂名人孤陋寡闻……其实认真想想,说的还是有一定道理。沃尔玛来临之前,就有很多人连这个名字都没有听过(我是其中之一)。或许现在还有很多茂名人都不知道什么是“家乐福”、“华润万家”之类的大牌企业。一听说是“洋货”,又显露出一副“崇洋媚外”的德性,人有时就是这么“贱”、这么“矛盾”。记得沃尔玛开张那天,很多人即使不买东西也去凑热闹,人潮汹涌,简直就是人贴人挤着进去的……
3.威威步行街
如果你认为,茂名的威威步行街,就是广州的状元坊上下九、深圳的东门老街、珠海的莲花街,那就大错特错了。茂名最繁华的商业集聚地,从来就不是威威,——而是八十年代的六百户,九十年代的草坪夜市,近十年的春苑红豆…… 正如网友所说——步行街,就是不行街。 当我们谈起威威的时候,你可以指出它的诸多不足:人迹罕见,在步行街上晃悠着的十个有九个是店铺老板还有一个是路过的;单调乏味,几乎是清一色的女装生意;价格昂贵,不知道它想做谁的生意——如果是年轻小妹,这样的价格似乎难以承受;如果是成熟贵妇,这样的环境似乎难以忍受。 但是神奇的是,它依然能够坚持走到今天,虽然二楼几乎已经全军覆没。回想一下当年的龙岭广场,两者有太多神似的地方,她们就像是一对同病相怜的姐妹:刚开业的时候高调宣传,随后马上走向衰落无人问津;经营种类大多以女性服装为主,却无法吸引女性顾客;唯一值得赞许的是地板都还挺干净。 茂名人是有一点迷信的,或许大家更喜欢用这样的理由来解析这些现象——龙岭面朝人民医院,阴气太重,长此以往必定病弊;威威原是臭水沟,浊气太浓,就只能用一句“死唔断气”来形容咯……
Ps:关于步行街,我认为其人气应该是由特色小吃带动的,而不仅是服装商铺的孤军奋战。
4.灯光夜市(光华北旧夜市) 白天,这里车来车往;晚上,变身集货市场。90年代,繁华是旧夜市的代名词。光华北夜市,曾经是这座城市的心脏。 有时候即使不买东西也喜欢到这里逛逛,已成为一种习惯。或许你曾经无数次在这里被小偷窃去钱包,或许你在这里买的商品第二天就坏了,或许你曾经多次的辱骂它……但一旦失去,又陷入深深的怀念中。 时代的记忆不只是写在历史课本上的政治大事,还有真真切切的平民生活。而城市的繁华也不仅仅只有密集的商业大厦,还有稀落的街边小摊。 那时候,好莱坞没有席卷茂名,国产大片也没有烽火硝烟,大家最熟悉的是讲述草根阶层的港产片。当看到张曼玉在夜市摆摊卖碟(《甜蜜蜜》),陈浩南和山鸡在夜市街头玩弄打火机(《古惑仔》),五福星在夜市泡妞(五福星系列),骠叔在夜市那棵榕树头下唱“咸湿歌”(《我要富贵》),梁朝伟在夜市中叼着烟(《流氓医生》),我又不由自主的来到了光华北。 把单车锁好,坐下来吃一串臭豆腐或者簸箕炊,耳边传来的是任贤齐的成名曲——你总是心太软,心太软,独自一个人流泪到天亮…… 九十年代的网络还未普及,最轻便的随身听不是MP3而是录音机,多少流行港曲从这里传开。从徐小凤到邓丽君,再到卓依婷……随之流逝的不只旧夜市的繁华,还有飘荡在夜空的悠悠歌声。 声、香、色三者的完美结合,塑造了最符合那个年代所特有的气质与繁华。如今的光华北依然灯火辉煌,却少了人性的温暖,匆匆而过是冷冰冰的铁皮小车。
九十年代的茂名,什么是时尚潮流?
——去六百户逛逛街,去江滨公园碰碰车;泮江酒楼的一盅两味,中心电影院的周星星;卡拉OK唱饿狼传说……
注: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补充内容 (2012-4-30 08:39):
18楼——5.大草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