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登陆,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用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阿傻 于 2013-8-30 22:37 编辑
《口岸街》
在那里
我看到春天的秘密
阳光明媚
花儿朵朵
白玫瑰、黑玫瑰
水灵灵的
曾经,它们在乡村 在山坡,在水沟边 漫山遍野地笑
如今被人移植这里
贴上商标和售价
非法买卖
街中有间职业高中和海关边防所
我忘记这首小诗写于何时了,大约是1999年吧。那时,我已经被生活拔光了羽毛,一身伤痕地回到茂名,准备潜伏一段时间,疗好伤长好翅膀,然后再飞出去。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齐秦的那首《外面的世界》,我每次点唱时候眼里都噙着泪。然而茂名,这个小城市,于我来讲,一样是外面的世界。作为七零后,第二代进城打散工谋生的农民,我生活的底色是乡村,茂名不过是离家乡十来公里的城市罢了。 如果没有这首小诗,估计笔下不会出现这么一条小小的街道;如果我不是来自农村,生活在底层,估计也不会知道这么一条小小的街道所彰显的生活基调。这种基调是灰色的,自然也只有在灰色的人群里,你才知道此基调的无奈和疼痛。那些年,茂名晚报正在刊登著名作家晓音的长篇小说《遭遇疼痛》,每一章节都消耗了我不少纯粹的眼泪。在那个时代,心存恻隐的人,每跨出家门一步,路途上难免遭遇疼痛。像我这样的农民,中专没有毕业,就被生活驱赶到珠江三角洲一带打散工补贴家用,路上所见所遇自然多是疼痛之事。九零年,在江滨公园,我目睹表哥被地痞抢劫;九二年,在新湖公园,我的同伴被地痞抢劫,我为他出头,和地痞对抽,结果左眼角下留一疤痕。医生说,如果再上一毫米,你左眼就废掉了。九八年,在东莞的铁皮屋,我被查暂住证的押往一间民房,三四十平方米的房间塞满上百个人。如果我像孙志刚一样是大学生,脑袋是花岗石结构的,据理力争,估计也就没有零三年的孙志刚之死了。那一个什么样的时代?那是一个疼痛无处不在的时代,那是大悲无声的年代,像我这样没有高文凭的农民,如果不是成为珠江三角洲那一带工厂流水线上的一枚螺丝钉,那么就有可能成为口岸街的野玫瑰或护花使者。那时,命运给那些人所能显现的际遇,仅仅就是这些。 然而,口岸街引起我的关注,估计还和我这些经历相关吧。那时候,我和几个要好的伙伴在“二奶村”里合租一套房子,三房一厅的,租金五百块。当时,我在聚佳商场上班,月薪五百加提成,每月到手也就是七八百块,几个人合租在一起取暖,勉强可以生存下去。身边有很多健壮如牛的家伙,每个月“出粮”后,必去口岸街。如果我问他们到口岸街干嘛去,他们脸颊涨红,尴尬无比,支支吾吾就搪塞过去,我也不往心里放。直到有一次,同我合租一个家伙带了女孩回来过夜,说是口岸街的。忽然间,我明白他们口中经常提起的口岸街之秘密,整个人也好像一瞬间长大了。一些夜里,他们带着口岸街的姑娘回来依依呀呀,我躲在自己的房间里手捧着诗人赵红尘的诗集------《公开的情书》。我是不诗人,而是鸟人,但是鸟人有时候需要借助诗歌缪斯的翅膀,突破尘世的围剿,在另一个世界里飞翔,以此获得内心的安宁。生活像一张网,而你是网中的一个鸟人。九十年代初有个诗人,写了一首诗,题目叫《生活》,内容只有一个字:网。我那时的生活状态,大约如此。网,生活,诗歌,鸟人,多么形象哦。 口岸街,顾名思义,即通商口岸的街道。茂名口岸街的来历,估计是由于近邻海关和边防大队而得名吧。它只是一条小小的街道,全长一百多米,两边都是一间间三四十平方的商店。白天,你从那里经过,会发现很多店面店门关闭,并没有营业,四周静悄悄的,非常冷清;夜晚,你从那里经过,会发现那里灯火辉煌、人声鼎沸,一个个小店热闹非凡。一瞬间,你就明白了这条街道上所有的秘密。白天,因为阳光,它在睡觉;黑夜,因为漆黑,它在成长。零一年,伙伴Z仗着拳头硬,想吃一顿霸王鸡,在那里干过一架,后被护花使者砍了十几刀。零三年开始,政府一次次围剿口岸街的野玫瑰,战绩不凡,却低估了野玫瑰顽强的生长力和市场的巨大需求。严打之后,那些野玫瑰沉寂一段时间,又生长起来了。之后每年,口岸街都成为政府扫黄的目标,因此野玫瑰也日渐凋零。时间跨到二零一零年,口岸街的野玫瑰几乎绝迹了。这,是不是因为政府的严厉打击,或者是市场需求的变化,使它们悄悄地放弃口岸街这一块阵地,在高楼遍布的都市里重新找到自己落根之地?这个问号,估计是一把镰刀,永远悬挂在人类历史的高空,叩问着人性之本和制度之殇。 它们好像消失了,也好像被移植了。但是,这些都和口岸街毫无关联了。它们只是口岸街众多过客中的一个群体,只是口岸街漫长历史当中的一段野史。而我记得的那部分,也仅仅是因为它们的存在,曾经给一些灰色的人群,添加一点点鲜艳的色彩,给他们带来一点点乐趣。其实,它们和他们都是来自农村,在那些山坡上或沟渠边自由自在地生长、恋爱、繁衍。可是,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它们的命运被改写了。因为贫困,它们大多数都被命运移植进入城市。然而,命运给予他们的,仅仅是小学或初中毕业。十七八岁时候,他们就要像一颗子弹,从父母的枪筒中射出去,射进色彩斑斓的都市。他们白纸般的内心世界,注定被涂满一层薄薄的灰色。这是他们命运的底色,也是时代的底色! 如今,偶尔经过口岸街,那些名字叫做“花花”或“青青”发廊的店面招牌字眼不见了,替而代之的是某某士多某某餐馆或某某服装饰品店。时代车轮在滚动,口岸街的景观也在变更。那些纹着左青龙右白虎的黄毛小子和那些坦露半边乳房打扮得花枝招展的野玫瑰都毫无踪影了,仿佛它们从来就没有存在过。只是你,这个知道那一段野史的人,此刻站在口岸街上,耳边仿佛响起:大哥,过来嘛,包有你满意的。而你,脸颊涨红,匆匆离去,背后有划破夜空的嘲笑声。 |